天氣:多雲時晴 溫度:16℃ AQI:59  風向:北 風力:16級 南竿雲高:15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12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商業廣告、行銷 » 保險/理財

保險/理財友善列印



張貼者
amia 
中階會員 


註冊 : 2006-07-07
發表文章 : 190
掌聲鼓勵 : 7

發表時間 : 2009-06-01 15:21:32
FORM: Logged


amia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mia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頭暈心悸站不穩 小心自律神經功能失調 --閱讀人次 : 6629

王太太現年68歲,已罹患糖尿病十多年,最近一年來常覺得頭暈、心悸、站立不穩,尤其在早上醒來起身時、長時間站立、泡完熱水澡後,或姿勢改變時,症狀更為明顯,為此到處求醫,但是頭暈、心悸仍無法緩解,大部分的醫師都說「是你的體質不好」,後來經神經科門診及相關檢查,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功能失調。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賴秋蓮表示,所謂自律神經是指不經大腦意識控制而能維持生理功能衡定的神經系統,包含心血管、腸胃消化道、泌尿、排汗等,一旦功能無法維持正常運轉,就稱為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常見的症狀有心悸、頭暈、姿勢性低血壓(甚至昏倒)、便秘、腹瀉、性功能異常、排尿困難、排汗異常等。因症狀的多樣化,早期也沒有客觀的檢查評估工具,常被歸因於「體質」的因素。

自律神經雖然不受大腦意識控制,但與其他神經系統關係密切,也互相影響。常見併發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的疾病有糖尿病、中風、巴金森氏症等。雖然巴金森氏症是腦部退化的疾病,主要呈現動作的障礙,但也容易合併自律神經功能障礙,而合併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的患者,會有較高的失能率和死亡率。

另外,中風長期位居台灣十大死因前三位,心因性猝死是腦中風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賴秋蓮醫師說,近幾年我們積極投入急性腦中風與心血管自律神經功能障礙的相關研究,初步的結果顯示,大範圍腦梗塞及腦幹中風較容易引發心血管自律神經功能失調,其機轉可能是交感神經功能過強及迷走神經活性減低所致。

早期僅能靠症狀表現及醫師的經驗來判斷是否已罹患自律神經功能失調,但近年來已有簡單而非侵襲性的方式來客觀評估自律神經功能,如心律變異分析、交感皮膚電位反應、心律變異的頻譜分析等方法。

賴秋蓮醫師特別提醒,若是糖尿病、中風或巴金森氏症患者,出現頭暈、心悸、腸胃蠕動障礙、性功能異常等都需提高警覺,及早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作適當評估與治療。當然,預防勝於治療,以糖尿病患者而言,若能加強血糖控制,引發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的可能性也會大大的降低。

更多在中時健康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