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北竿之光-「馬祖名人堂」平民劍橋博士-陳松全 --閱讀人次 : 2028 轉貼至11.9日馬祖日報
記者邱竟瑋特稿】今年四十歲的陳松全是馬祖少見的劍橋大學博士,曾經在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從事研究,兩個多月前轉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探索海洋文化與歷史樂此不疲;閃耀的學經歷,卻出身北竿普通的家庭,國中與大學老師的身教與言教,使他年輕時就認為「有為者亦若是」。他鼓勵學弟妹說,喜歡甚麼事情就去做,當你做一件事情是發自內心,這股熱情和喜悅會感動周遭的人,就會有貴人相助。
十月底馬祖舉辦海洋文化與歷史研討會,在招待學者的宴席中,有一位不起眼的中年學者,儒雅、清瘦,戴金屬框眼鏡,留心聽其他學者的高論。經過主辦單位的介紹,大家這才得知,他就是馬祖出生的英國劍橋大學博士-陳松全。
地處離島的馬祖,早年交通不便,教育資源相對缺乏,在民國八十年代,能培養出一個台大畢業生,就已經要放鞭炮慶祝,更何況是一位名列全球名校的英國劍橋大學博士。陳松全,北竿橋仔人,民國六十一年出生,哥哥是曾擔任北竿鄉民代表的陳如嵐,陳松全謙虛地說,他從小就不是個學業成績頂尖的孩子,國中時期功課也不能算優秀,對未來也不知所措。能成為名校學者,陳松全說,老師的鼓勵影響深遠。
陳松全回憶,當時的班導師王花俤(現任中山國中校長),有著年輕大學生的儒雅,和輔導學生的熱情,他記得當時家境貧窮,有一次需要繳照片,王花俤老師與物理老師曹以安等人知道後,還安排清寒補助,讓他順利度過難關。陳松全說,國中時期,擔任導師的王花俤和林松貞等老師都沒有放棄他,以身教與言教來鼓勵他。「我一定要成為像老師一樣!」陳松全當時有了這樣的念頭,而這一個念頭,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也成真了。
陳松全說,在馬祖求學時期他最難忘懷的是中山國中的「圖書角」。當時馬祖的教育資源,才從林金炎口中的「發展期」轉變到「巔峰期」,圖書預算並不足夠,國文老師林松貞在班上弄了個「圖書角」,要同學把家裡的課外讀物帶來,與大家共享,漸漸地他也把貪玩的心思,轉移到閱讀之上,也啟發了未來的博士之路。
另外還有一件事,讓陳松全見識到做學問的態度。當時國文老師張龍珍,上課被陳松全提問,某個字怎麼唸。張龍珍當場被考倒了,下課回去翻字典後,再把陳松全叫過來,說自己查到的解釋,為人謙虛,讓當時的陳松全心裡非常感動,他說,到現在印象還是很深刻。對照現在少部分教師端出甚麼都會的架子,不容許一絲批評,而張龍珍做了陳松全的最佳典範。
高工時期,陳松全雖然讀的是惇敘工科,卻喜歡看武俠小說,課餘時間也是沉浸於文藝跟武俠小說的世界,讓他發現文史才是他的興趣。高工畢業插班重考大學,陳松全因為落榜,只好先工作賺取生活費,但「追尋夢想」不是他的空中樓閣,而是歷經的現實考驗,他沒有放棄,決定再次參加插大考試。後來陳松全考取淡江中文系,開放的校風與文學環境,也讓他有培養文藝內涵的機會。三五好友在「牧羊草坪」上談詩論文,更使他確立了做研究、走文史的道路。民國九十二年陳松全赴英國深造,於倫敦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民國九十四年考取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班。
陳松全的學術論文,也深受海洋文化的興趣影響,他說「可能因為他是海邊長大的小孩,學術研究不自覺就以十九世紀歐美列強對亞洲的探索,旁及十六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歐亞海上貿易」。馬祖和中國在當時佔有怎麼樣的位置,令他相當好奇。
陳松全說,只要不給別人添麻煩,應該儘量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當你發自內心喜歡自己所做的事,旁人也能感受到你的喜悅,願意挺身相助。暢銷勵志小說《牧羊人少年的奇幻之旅》說:當你真心渴望某些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它的。陳松全用年近不惑的生命,去證實了這個答案。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