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第卅一回 求道
齊天大聖 降 80年9月21日 辛未年八月十四日
齊心向道渡眾生 天德由心悟沉眠
大道心燈挽天機 聖示勤求回天性
上天普化一以貫之,因而渡化良多進道修持,其主要皆在於心性中求取道之真髓,因而求取者眾,真修者亦有良多。其間乃天之普化,因而在普化中,眾生能以德引德求道而修為。其過程實為天之驕子,然而因緣難遇,機緣難逢,累積歷世之福緣方能得之。三曹普渡亦由人曹開始,人能於此世中求得天道,必是於累世中早已種下之含因,於此世中方能得之。其間善德居多,但真修實煉者則少之,因其在於引導者以人情拉攏,因而形成愧對與不好意思,真正能進入實修之階段尚有一段距離。若以人數多寡而定功德,實乃謬誤也。
求道之過程因上天之慈仁,不分教派,以期渡化九二原靈回歸。今之普化又進入新之階段,此期亦要眾生由求道之過程中去明心悟性,以悟己心性再要求度化眾生,因而求取者若執一指而登天堂掛號,地獄除名,此為差也。天道設教以理度化眾生,歸道為準則。然歸道中若僅以一指而能登天,其間累世因果循環必無證也。此中應求取道之真髓,眾生皆視他人之非而不思己過,若僅看他人之過,而不思己之過,則他人是為戒鏡。求道不必往外觀,身外求無道,真正之道乃於自性中求。上古聖賢何能成為聖賢,乃能觀己之不是(罪),而不是觀他人之不是(推罪)。如此將己不是提出來真心懺悔,皇天不加悔罪之人,因而聖賢乃能於過錯中去改正而不再犯,如此人亦能成賢成聖之原因亦在此。眾生皆謂聖賢仙佛遙不可及,不知自己即是仙佛,僅在於悟與迷之間;悟者仙佛聖賢,迷者眾生凡夫而已。
悟與迷之差別,仙佛與眾生亦在此分出,求道後外功必備而內果更應兼具,應以外功培內德。在此言培內德,若僅止於修身養性,亦難脫出輪迴。輪迴中眾生已具善德,而無般若(智慧),形成於累世中只有善德而已,無法以善德加般若引導內性去「格物」此生。所以「格物」中方能見原來之本性,非是一指能登天。果若一指即能登天,那世人即不必去修持外功內果,僅要一指即能脫離閻王之束縛。那眾生即可大瞻的胡作非為了,眾生試思此理行得通嗎?
求道中先得後修,實乃上蒼宏慈。眾生貪迷,若不經一指,不能觀內性了悟。亦只須經一指即能登天,只是世人迷於著相中,認為若不經一指,則謂之「沒得到(道)」,得道乃是由自己身體去「格物」。人身何其微妙,此身能走能動,能言種種……這正是大道(自身)發展之源頭。若以自身去思考「格物」道之真髓,合天之大德與萬物之良性,必有微妙道理之存在。明悟後半夜睡夢中都能歡喜(偷笑),也能感謝上蒼造物之精巧。「天生我材必有用」,上蒼給予眾生皆是公平,沒有說那個多,那個少,眾生皆平等。若世人少了一隻眼或手或腳,那才是不公平,因累世中個己所作為,加減乘除而來形成。若眾生中有多一隻眼或手或腳,那更不公平了,是否會形成怪人而與眾不同呢?如此汝要嗎?仙佛也是同眾生一樣具備靈軀而已,也沒有說仙佛即比眾生多隻眼或手或腳,可見上蒼之公平公正也。
大道之初乃人之源頭,不必向外求道,向內求道方能得到,倘若向外求得先天大道而自己沒道,如此己不立,道何來生。因而求道過程先反觀個己於「起伏心中去平靜」,「思考心中去降伏」。「性明則天清,心靜則地寧」,如此合道,則道生。人人格物道之真理(真髓),即能明心化性,道即出也。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諷誦大乘綞典-甘露施食 敬邀眾佛子一同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