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據了解,永留嶼和犀牛嶼的錯置,年代久遠,官方地圖長期以來均未更正錯誤,導致後來的問題。但直到林金炎校長主撰的莒光鄉志出版後,「官方說法」已經定調如下:
永留嶼
永留嶼位於東、西莒島中間的海域上,又稱「檔柳」,猶如東引的中柱島,島形正如其名,島的四周都由垂直的柱狀玄武岩圍繞,地勢北部稍高,高約十八公尺,陸域面積約零點二四公頃,受海流、風向影響,礁域略呈長形,島礁間有一處卵石灘,南側有沙攤,退潮即露出海面,多礫石,全島風化劇烈,有海鳥、燕鷗聚集棲息繁殖。
犀牛嶼
犀牛嶼位於東莒島福正村的西北方,陸域面積約七點七九公頃,屬海中突出的島礁,由燈塔望去,永留嶼和犀牛嶼雙排層層佇立在白犬水道,尤以清晨和傍晚退潮時分望去,景緻美極了。若遇上初一、十五大退潮,犀牛嶼與東莒島之間就會露出一大片灘地。漁夫漁婦由福正港涉水過犀牛嶼,採挖花蛤、螺類、海葵、石虌,也有青少年來此釣石斑,抓小章魚,每年夏季全鄉的「花蛤節」活動,即在本嶼舉行,而每逢八月中秋佳節皎潔的月光下,村民攜老偕幼來此賞月,佳節映月美景猶如仙境,令人流連忘返。
----------------------------------------------------------------
至於島上的燈塔,正確稱呼是「東莒島燈塔」,莒光鄉志記載如下:
東莒島燈塔承建初期,其英文名稱為「Middle Dog Light Station」,中文譯為「中犬燈塔」,這可從昔時海關總稅務司及燈塔外籍看守員文書通行中得知,海關早期稱東莒島為白狗或白犬,海圖則稱其為Middle dog,但清末及民初,我國人仍稱其為「東沙島燈塔」,民國十九年之前該塔由海軍部「海岸巡防處」看管,該年三月十八日,海軍部海政司以122號訓令海岸巡防處處長吳振南:「海關通告東沙島燈塔仰巡防處轉飭東沙台長,自本年四月二十日起接收執行任務」。時東沙台長黃琇魚以快郵代電與海軍部楊部長謂:「廈門海關已奉副總稅司來電,東沙燈塔,在財政部與海軍部未有解決辦法以前,仍由海關暫維現狀,並擬備辦塔用繩索等物,並徵求輪船、本月運島接擠等語,查海關同為政府所屬機關,在未有解決辦法之前,對於東沙燈塔仍維現狀,並不中斷任務,俟海軍部與財政部決定辦法再行飭台接收,以免誤會生枝節…。」
從上述記敘可知,完成北伐直到動員戡亂及福建「閩變」時期,國人仍稱「東沙島燈塔」。對日抗戰末期,盟軍並肩作戰,對閩海域和本燈塔則用「Tungchuan tao Light」稱之,而該塔也隨著本地地名更迭,則有「白犬山燈塔」、「白肯燈塔」、「東犬山燈塔」,民國四十年東犬燈塔更名「白肯燈塔」。民國四十五年一月海關復更名為「東犬島燈塔」,民國六十年十一月再更名「東莒島燈塔」等稱謂。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