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一起走過的時與光 --閱讀人次 : 1591 猶記得,許久之前,剛返鄉工作,昔日的縣議會曾借用舊社教館空間。
某日,時任議員的以雄兄忽然來找我,滿懷熱情,隨後又邀我去他牛角的家一敘,當下暢談了不少他青春時期嗜讀的卡夫卡、赫曼•赫塞等所著的西洋文學,他曾以“擺渡者”自許,也言及與地方人士共同推廣雅石展的心得。
大約1996年,以雄兄接觸一位在縣府任職,並就讀台大城鄉所博士班的施姓台灣朋友,得知夏鑄九教授,及文建會陳其南副主委、丘如華秘書長等人在學、官、民三方正推動台灣的社區總體營造。
某次,他赴台北逛誠品書店時,帶回了漢聲雜誌社出版〈〈長住台灣:聚落保存與社區營造〉〉套書,開啟了這方面的議題視野。在多個下班日或週末,常找我去牛角共同分享、討論。甚至,幾位朋友有時也於全境寒風中夜談不止。
隨後,陳副主委、夏教授、劉可強教授等人的社區營造宣講列車也來到馬祖,當時的曹議員積極參與,也讓方才解嚴的馬祖這串閉鎖、邊陲土地,得以和全國新興文化政策主軸接軌。
因以雄兄的熱情,加上周邊友人的居住地緣關係,馬祖藝文工作坊的成員們便自然以牛角聚落為人文聚點。稍後,以雄議員為首,我們協力配合,正式邀請夏鑄九教授來馬祖演講,聚落保存/社區營造的理念於是在社會推散開來,這也是他那段期間的核心價值與動力來源。
後來,以雄兄接觸了陳朝興理事長,1997年底透過陳理事長策劃,他與陳貴忠議員共同推動芹壁村藝術家進駐,藉以打開馬祖對外能見度。
當時,留西班牙畫家曹楷智兄回鄉不久。1998年夏季,經過以雄兄、楷智兄及新科村長曹常永兄等人的努力,整理村內51號民宅成為“花藝•人文•空間”,稍後大家研商共同提出〈牛角村再造計畫〉,也邀中華茶藝協會合辦“無我茶會”;當年10月“漁寮書齋”完成活化與開放,同時辦理聚落導覽,也在另一間老屋推出畫家聯展,藝文朋友們一同接力在書齋推動“夜探牛角小舖”講座,馬祖民間的聚落保存算是正式起步。年底,楷智兄也舉辦“歸鄉情”個人畫展,並持續傳遞藝術造村的理念。
為了推動區段保存,不久周邊幾間古厝也陸續完成修繕再利用。至1999年初,以雄兄與林銓居老師共同推動牛角藝術家進駐,引起國內各大媒體重視與報導。
在以雄兄、貴忠議員的不斷努力下,2000年底縣府建設局設立專責單位“城鄉工作室”,由才退役的鄭智仁兄擔綱有關事務,隔年起逐步研議規劃芹壁建築群修復,而後再擴及到各鄉各村老屋修繕……
。•。
流光荏苒,歲月不居。
人生,此刻已歷經一大段長久時光,世間人、事不斷推移與流轉,各人生涯的角色已未必盡如原初,其間轉折也不足多與他人道。
近幾年,我稍有空檔時段,曾去南竿12據點探望以雄兄,配合他的興致閒話人生,在海角坐看暮起時。
方才突然想起,約2001年成大建築系王明蘅教授來馬祖探望愛徒智仁兄時,從杜甫名詩〈贈衛八處士〉截出的詩句: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
另,藉此分享以雄兄平日鍾愛的兩首歌:
https://youtu.be/Azcy9_F0DCE?si=cpSbj7BhhX1NiVwt
https://youtu.be/YTaWayUE5XA?si=tJAWOmZaDJ4__6IF
今後,以雄兄已無病痛了,相信他在另一個時空依然延續所好、灑脫如仙。
世事如棋,斗轉星移,人人皆有各自的滄桑。也祝福曾經共處、努力過的每一位朋友,在這當下的定位點上皆能安適自處、身心康泰。
已有 15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