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轉貼荒野李偉文理事長的文章 --閱讀人次 : 3758 臺灣本土兵馬俑
──走入社區系列之四
上週六、日專程到花蓮七星潭海岸附近,看正在施工中的消波塊。
一般海岸線丟的消坡塊是直接擺置在海邊最邊邊,也就是海浪打得到的地方,顧名思義,是希望波浪打在這巨大的水泥塊上,消除波浪直接對海灘沙石的侵蝕(可是在去年世界高峰會議已正式公佈消波塊對海岸保護沒有作用)。
但是,非常奇怪的,七星潭海邊丟的消波塊離岸邊近百公尺,而且挖了長長的壕溝,把消波塊埋在沙裡,看照片你會彷彿是在看挖掘中的兵馬俑。
不知道這是什麼理論。左看右看,也請教了專家,沒人知道這是那位天才想出來的,也想不出這樣設計施工會有任何功用。
況且,這段沙岸的浪潮基本上沒有侵蝕的記錄,也沒有對道路、民宅造成任何危險的可能(這附近離岸數百公尺之內根本沒有民宅,也不該有民宅)。
不管怎麼看,都沒有丟消波塊的必要,何況全世界的專家已公告丟消波塊對防止海岸侵蝕是沒有幫助的。
我在那裡走來走去,想到的唯一功能就是「消化預算」……像這種不必要的工程卻不斷的在做,難免會讓人合理懷疑是否有不為人知的利益在裡頭了。
當然,在書面資料上,可以振振有詞且冠冕堂皇的說:「保護國土」「維護民眾生命安全」,可以說是治山防洪,可以說是重要基礎建設。若你沒到現場去,很難以書面或工程資料判斷那些是必須的那些又是不必要的工程。
而且更麻煩的是,在一定金額或一定規模之下,所謂地方建設是地方政府或地方工程單位的權責,上級單位是看不到也管不到的。因此,若規定一千萬以上的工程要報到中央機關,那麼施工的工程一定分成八、九百萬一小段一段做,若是道路工程三百公尺以上要做環境影響評估,那麼施工的路段一定是297公尺,然後一段做完再發包下一段,全長就算是數十公里,也完全不用報到上級單位,也規避了所有監督機制。
不要認為這些是開玩笑,令人難過的是,在臺灣,這真的是普遍存在的事實。
再舉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例子。
花蓮秀姑巒溪是著名的泛舟景點;她的出海口及溪岸因為遍佈漂亮的大理石,自古以來有秀姑漱玉的美稱。去年底,我們接獲消息,說是為了當地居民身家安全,所以在那天然壯觀的出海口要蓋堤防。我們探詢原因,原來是一些泛舟業者,為了好停車,所以游說施工單位蓋堤防當停車場(真是一拍即合)。我們從中央機關,從專業從媒體輿論去施壓,都沒有用,因為真的是「有人」住在出海口營業,真的是「有人」有需求。
幸好我們在花蓮當地還有不少會員,經強力動員,有一百多位當地民眾連署反對,人數嬴過泛舟業者動員的數十人。
這個議案暫時是保住了,但是令人感慨的是區區數十人的建議就可以毀掉千萬年的天然美景,這可是屬於臺灣全民且屬於後代子孫們共享的塊寶與財產,居然可以為了某幾個也許是違規業者的方便停車,就毀掉了?
臺灣的「重視民意」,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面對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我們也只有辛苦地發展組織,毫無專業可言的以數人頭比輸嬴來符合現今「民粹」選票至上的潮流。
無奈,但是誰能告訴我有沒有其他簡單的道路可以走?
李偉文2003.6.6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
剪貼一篇一位大學研究生在清水所做的觀察紀錄>讓大家共同省思:錯誤的政策!比不建設更可怕啊!
德成的清水觀察 2005.11.14
下午清水社區陳大哥請我去清水社區看看,清水算是開發的早的,很多老建築都已沒剩下多少,周邊有很多建設像是水庫還有港邊要新建一個公共建設,可以說是都破壞光了。那個新建的工程,用了很多消波塊,因為是地質評估錯誤,以為那裡是花崗岩,挖山之後可以拿來填海,結果開挖後竟然是軟質的土,所以就只好用消波塊來代替,而冬天那塊地會被季風跟海浪直接侵襲,因此做了等於白做,為此政府多花了幾十億....。再加上還要再做一條連外道路,清水濕地可謂危機重重,還有新建工程因為以為清水濕地會被填掉,就直接把他那裡的廢土直接填過來濕地,還好最近因為土不夠用,就再把這些土拿去回填了。
濕地的左前方還有著另一養蚊子的無用工程,本來是要做養殖池的巨大水泥池,因為不能順利排水就荒廢在那裡,加上原先就有的水泥堤防,形成了一可笑的對比。政府為消化預算所做的無用工程,跟以打觀光立縣為口號的政策,一樣是一強烈的對比。陳大哥比較傾向濕地那塊是儘量不要動它,但是周邊可以做完善規劃,濕地就算要動也要選擇工時短,比較生態的工法,像是考慮浪潮破壞,就要用大石頭等素材。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陳清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