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保存馬祖特有精神標語資產 --閱讀人次 : 3629 馬祖日報94年4月21日一則有關『反共精神標語 戰地政務期遺產 』的報導:板里村一民宅門前依稀可見戰地政務期間十四條村民動員公約。(圖/文:陳鵬雄)
【本報訊】戰地政務期間各家戶門口留下的反共精神標語具有歷史價值,同一時期在各村的村民動員公約現在快要失傳,板里一古厝大門旁依稀還看得到洋洋灑灑十四條公約內容,不難想像以前馬祖在軍管時期,民眾生活的準則是相當受重視。十四條動員公約內容如后:
連江縣北竿鄉板里村村民動員公約
一、 改善婚俗不早嫁不早娶。
二、 婚喪喜慶不鋪張不浪費。
三、 安份守己不賭博不酗酒。
四、 督促子女不逃學不懶惰。
五、 保護株苗不踐踏不攀折。
六、 根絕菸毒不吸食不販賣。
七、 努力生產改善共同生活。
八、 保持清潔促進身體健康。
九、 加強防空維護生命安全。
十、 檢舉奸究鞏固社會治安。
十一、小心火燭防止火災損害。
十二、熱心公益、做個模範公民。
十三、支援軍事、完成反攻準備。
十四、互助合作共謀建設馬祖。
戰地政務雖然是地區民眾永遠的痛,但是也是馬祖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如果能夠好好收藏、整理,將是吸引兩岸觀光客最好的題材。






據了解,坂里村古厝牆上的14條「村民動員公約」,北竿鄉公所除已抄錄原文外,整修部份已經列入今年度該村的村容改善計畫,整修型式也會徵詢村民的意見。
順便提一下,馬祖日報4月21日新聞所刊出的動員公約內容第10條,有一個錯字。馬報是寫「檢舉奸究鞏固社會治安」,其中第4個字應該是「宄」,而不是「究」。
「宄」字讀音同鬼,依《辭彙》的解釋:名詞為姦;盜賊從外起的叫盜,從內起的叫宄。
馬祖日報是官方報紙,資料經常會被他處引用,建議處理文史類的新聞應該更謹慎細心些,以免以訛傳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