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24小時不打烊,馬祖麵店不簡單 --閱讀人次 : 7430 麵食是再尋常不過的平民小吃,在寸土寸金的大台北市,有這麼一家馬祖麵店,不但已飄香25年,更首創24小時營業,小麵店可以全天不打烊,毋寧是個奇蹟。
位處遼寧街夜市附近的「四鄉五島馬祖麵店」,無論白天黑夜總是高朋滿座,今年71歲的創始人王珠釵女士仍忙進忙出,一刻不得閒。王珠釵是北竿午沙人,和王華英、王華勇同家族。17歲時遠嫁東莒大坪村,先生吳學宜是福州人,早年隨海保部隊撤退至馬祖,退伍後定居東莒,民國61年舉家遷台,落腳台北市,展開了大都市討生活的拼搏日子。當被問到為何不定居桃園八德時,王珠釵說:「工廠上班賺不了什麼錢」。
臨近寸土寸金的台北市遼寧夜市,馬祖麵店屹立不搖25年,並且24小時不打烊,真不簡單。
兩夫妻最早在青年公園克難街一帶擺攤賣麵,後因闢路拆除,兩人轉行當了11年小工,每天挑磚搬水泥,四、五樓上上下下,只因建築工人工資高,因此再苦也不喊累。後來與一個福州老鄉在重慶南路三段合夥賣麵,偶然得知遼寧街有一麵攤因老闆中風欲頂讓,王珠釵透過上游的麵條供應商打聽這家麵攤的進貨量之後,決定頂下。其實當時她每月可分到約8萬元,收入已十分豐厚,但仍毅然決定自立門戶,打算闖出自己的一片江山。
民國81年,馬祖麵店開張了,由於位在中崙,緊臨公路局轉運站,中央日報社也在附近(今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顧客絡繹不絕。當年八大行業鼎盛,鄰居一家24小時電動遊樂場業者因夜間客人覓食不易,慫恿她也24小時營業,王珠釵與剛退伍的兒子吳國興審慎評估後決定一試,於是大台北市首家24小時不打烊麵店就此誕生,至今全日營業已超過20個年頭。
左起吳國興的阿姨王翠芬、吳國興、媽媽王珠釵,三人親力親為包餛飩。
24小時營業初期,正值台灣經濟起飛,酒店小姐陪客人光臨麵店,常叫滿一桌菜,結帳時經常連零錢都不用找,「那真是賺錢如流水的年代」第二代老闆吳國興記憶深刻。但好景不常,民國86年陳水扁選上台北市長,大力掃蕩特種行業,風聲鶴唳下,生意受到不小衝擊,但既已投入,只有咬牙硬撐,所幸夜間工作者如司機,以及一些酒客持續捧場下總算撐住了。
說起馬祖麵店何以能屹立25年,王珠釵強調她個人特別注重衛生,年輕時有次外食,發現店家竟將未洗的高麗菜直接切切炒上桌,她嚇壞了自此幾乎不外食。開業後,她把客人當作自家人般款待,所有食材一定處理乾淨,並堅拒味精,為維持食材新鮮,餛飩現包、滷味現滷且日夜區隔,絕不賣隔夜滷味,加上數十年堅守平價策略,因此得以在千千百百家麵店中脫穎而出,屹立不搖。
馬祖麵店不但吸引很多小市民光顧,吳宗憲、周杰倫、Ella(陳嘉樺)等名人也都慕名而來。
馬祖麵店從最初在騎樓下擺攤,到租下遼寧街7號舊址,再租隔壁9號新館,員工從最初三人至現今十餘人,二十年間穩健擴張,聲名遠播。民國96年微風台北車站美食街開張,邀請全國各大美食名店入駐,馬祖麵店也在受邀之列,惜因美食街甫開張生意平平,加上權利金過高,半年後匆匆收攤。
吳國興與母親聯手打造24小時營業麵店,仍時時思考如何創新轉型,店裡招牌麵食除麻醬麵、炸醬麵、餛飩麵外,他雖曾推廣故鄉美食-馬祖魚麵,但受限食材供應不易,短短一年便告放棄。如今店內唯一與馬祖有所牽繫的就屬酒糟雞排,每日限量供應。
訪談到下午3點多,在非午晚餐的離峰期間,一樓仍座無虛席,生意可見一斑。
近年吳國興最感得意之作是研發推出「黑麻麵」和「黑心餃子」。黑芝麻製作的黑麻麵富含鐵鈣,是公認的健康美食,雖成本較高,但吳國興認為養生概念已深入人心,推出後果然一炮而紅,始終高居店內必點美食第一名。黑心餃子其實就是黑芝麻餃子,名稱極具噱頭,成為吸引媒體報導的一大賣點。近兩年他還另請專人重新設計麵店網站,自已主持臉書粉絲團,並更新店內裝潢,加入馬祖風土人情的介紹,強化與原鄉「馬祖」的情感連結。
來自北竿的王珠釵,擁有海島女子與生俱來刻苦耐勞精神,加上強烈的創業致富企圖心,終能與兒子吳國興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創下24小時不打烊的賣麵奇蹟,他們寫下的傳奇,經台灣數十家媒體持續報導,馬祖因此連帶沾光,馬祖麵店真的不簡單!
搭乘捷運前往,在南京復興站下車,沿著捷運向八德路方向步行約7、8分鐘可抵達。
四鄉五島馬祖麵店小檔案:
店址:台北市中山區遼寧街7號(遼寧夜市附近)
電話:02-27715406
宅配專線:0980-957147
官網:http://www.45food.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45foodcom/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Liner
資深會員
來自 : 駁岸邊(Bo-Huann-Bin)放煙火
註冊 : 2010-05-18
發表文章 : 1376
掌聲鼓勵 : 1716
資深會員
來自 : 駁岸邊(Bo-Huann-Bin)放煙火
註冊 : 2010-05-18
發表文章 : 1376
掌聲鼓勵 : 1716
發表時間 : 2017-02-09 00:52:33
FORM: Logged
早期日據時期小南門那邊有很多福州人,小南門的福州傻瓜麵,乾麵加醬油淋一圈和加上黑醋淋一圈,就是傻瓜麵的主要精華,也是很多老台北人小時的記憶。會台語的人大概能意會傻瓜麵的意思,取其台語諧音(傻幾瓜咪),中文意思即(水煮一些麵)。台北日治時期(1895-1945)早期來台的福州後人很多,如立委陳學聖、台語老歌星劉福助、阿基師和圓環著名的小春園滷味阿媽葉寶珠等,隨著父執輩在台灣土地的落地生根,他鄉早已是故鄉,早期福州人的後代幾乎都被本省人同化了,鄉音台灣化,風俗台灣化,連打扮和口音和本地人並無任何差異。
古早時代「唐山過台灣,福州過台灣,身揹三支刀,剪刀、菜刀、剃頭刀」,西門町的西裝裁縫師,餐館的福州大廚總舖師和早期台北的剃頭師(理髮師)很多都是福州人。甚至基隆廟口的鼎邊(走坐)、福州魚丸、新莊老街廟會祭神掛在七爺八爺上的鹹光餅、路邊攤的雙生仔(雙胞胎)油炸物和台南的意麵「長壽麵」所發展的麵線等都是早期福州人被留存在現今台灣社會的飲食文化記憶。
有時候常在想,若馬祖沒在台灣的行政區域內,福州文化is nothing;是因有這馬祖這個地方,而福州文化才變成 is something。hey guys,do you know what I mean?若沒有馬祖在台灣,福州文化恐怕變無人知也無人曉。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