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東引鄉志》記載的「祭灶」:
福州人把廚房叫作「灶前」,灶神又稱灶君,灶神的夫人則稱為灶媽。民間傳說,家家戶戶都有一對灶神「灶君與灶媽」,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駐戶大使」,負責監督各家戶一言一行,每年農曆正月初四到任,年前十二月廿四日任滿上天稟報,報告人間各家戶一年來的善惡是非。祭灶就是為灶神餞行,祈求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能隱惡揚善,多多美言。
祭灶是全國性的民俗活動,本鄉民眾也十分慎重。早年各家戶都有爐灶,建灶是件大事,必須擇定良辰吉日,灶的方位及高度都須謹慎考慮,鄭重其事。每到十二月廿四日,不分貧富,家家戶戶備妥各式糖果、瓜子、桔子和五花十色甜食「祭灶料」。早年的「灶公像」,由坊間紙箔店手工印製,戶戶購置。近年來,灶公像都由民選鄉長、立法委員等印製,贈送各家戶,供貼在廚房。灶公像兩旁貼有紅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及「調和鼎鼐神仙府,燮理陰陽宰相家」。
晚餐後,主婦們開始陳設祭品,率一家大小,點香上燭祭拜「灶公」,口中唸唸有詞,大意是:一年來對「灶公」有怠慢之處,請多包涵,上天多說好話,保佑我家平安,云云。在物資缺乏年代,「祭灶料」是孩子們垂涎多時的零食,這時的孩子們最聽話也最開心,深怕觸怒大人,而享受不到各樣各色的祭灶料。
送完灶神後,家中的大人還得忙著處理許多過年的雜務,例如送禮、結清帳目、討債及還債等,店舖也要年終結算。依據本鄉習俗,凡人情債務,往返帳目等,都要在年前了結清楚,因此祭灶完後,債主便逼上門來,避債者東躲西藏,不敢露面,但只要除夕一過,便又可大大方方的招搖過街了。
此外,在祭灶前後,也是本鄉民眾一年一度大掃除的日子。昔日的家戶衛生常識不足,平時除了掃掃地,擦擦用具,對全幢房屋的清理,並不徹底,其因是迷信如此會掃除財氣。唯有年終可以大掃除一次,藉此除舊佈新,迎接新年,就連被褥床單也要特別洗漿,以便新年好好睡個「大頭覺」。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