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馬祖方言音標系統整合與教學之困境 --閱讀人次 : 1540 台灣地區九年一貫課程的鄉土語言教學,早在民國90年開始實施,可是,閩南語的音標系統仍然紊亂,版本眾多,除了複雜性,還有很大的爭議性。教育部於民國87年公告「臺灣閩南語音標系統」,但並未強制遵循。而學校和教會實際運作的閩南語音標系統包括:注音符號增補式、台灣閩南語音標系統、國際音標、教會羅馬字、傳統十五音、通用拼音乙式等,不一而足。
從以上的例子可知,近年由連江縣政府教育局所推動的馬祖方言(福州語)音標,所存在的問題也一樣複雜。目前教育局主推的是陳高志等人的台灣羅馬拼音和改良式注音符號,雙軌並行;而同樣是教育局補助,由陳儀宇所推動的卻是國語注音符號。
其實,方言使用任何的音標系統,均有利有弊。以陳儀宇所推動的國語注音符號而言,優點在於不必學習,易懂易用,但缺點是國語注音符號原本為北京話量身定製,不完全適用於方言。至於陳高志等人推動的台羅拼音和改良式注音符號並用,優點是標音比較準確,但需要一定的學習時程。
整合一套通用和易用的方言音標系統,是社會各界和學校師生所殷切期盼的,老實說,目前台灣地區在閩南語、客語和原住民等音標系統的整合上,尚存在許多困難,也造成不小的母語教學困境。更不用說起步較晚的馬祖方言(福州語)音標系統的整合工作了。
近日馬祖地區由陳儀宇發動的馬祖方言(福州語)音標系統之爭,不論各方說法如何,大家均宜平心靜氣,做成學術論述。至於論及「一手遮天」、「黑暗面」、「浪費公帑」、「誤人子弟」云云,似已陷入意氣之爭,並非地方之福。
已有 8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