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雨  溫度:17℃ AQI:36  風向:北 風力:9級 南竿雲高:1200呎 能見度:8000公尺 北竿雲高:13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友善列印



張貼者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7

發表時間 : 2013-04-13 14:29:56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粟裕三次擅權,調動韓戰志願軍準備攻佔馬祖 --閱讀人次 : 2368

原標題:粟裕三次「擅權」,「背着」毛澤東調志願軍回國

日期:2013年04月13日 11:09
來源:老年生活報


 粟裕因三次「擅權」而在1958年的軍委擴大會上受到批評,擴大會結束後,粟裕調到軍事科學院任副院長,不再擔任總參謀長。

 自行佈置準備攻佔馬祖列島

 1955年6月20日深夜,彭德懷接到南京軍區急電,說皮定鈞(福建軍區副司令、中將)從北京回來傳達粟裕總參謀長6月18日指示:「對馬祖列島的作戰方針:應該是全面準備同時連續攻擊高登、北竿塘、南竿塘。只准打好,不准打壞,以顯示我國力量的強大,戰鬥實施應速戰速決,準備工作應細緻周到,並向最困難處着想。限今年內完成解放馬祖列島的作戰任務。」

 彭德懷看電報後感到驚異。便把主管作戰的副總長陳賡召來詢問。陳說,18日那天粟總長召集皮定鈞和作戰部王尚榮等研究了福建前線作戰問題,認為可準備攻打馬祖列島,並立即準備。能三個島同時攻擊有利於速戰速決,但應由南京軍區許世友等研究後再定。彭說,毛澤東批准的1954年8月13日軍委關於東海沿海作戰方針,你們也參與了制定。明確規定每次只選定一個最小最弱的敵占島嶼攻擊,求得戰則必勝。打一江山島就是按這個方針選定的。我曾告張愛萍要用牛刀殺雞。現仍要貫徹執行這一方針。看來總參、南京軍區、福建軍區對這一方針還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好。選定攻擊目標後報軍委經毛澤東主席批准後再着手準備。現可先告南京軍區打馬祖準備工作暫停,聽候新的指示。

 6月23日彭德懷就此電報事向毛彙報。毛說,日前台海局勢以平靜為好。彭說,現在看粟裕、陳賡、許世友等對軍委8月13日的方針還缺乏深刻認識。為此提議請葉飛、許世友來北京開一次會,有利軍委方針的掌握和貫徹。毛表示同意。

 7月8日彭德懷主持召開福建沿海會議。粟裕說,6月18日開會時只是告皮定鈞要加緊全面準備,並未說三個島要同時攻擊,皮定鈞可能把全面準備誤解為全面攻擊。但根據那天的會議記錄,皮定鈞同志未傳達錯誤,此事應該由粟裕自己負責。

 事後彭德懷把審定的記錄打印出來呈毛澤東。毛於7月13日在記錄上批示:「6月18日討論這樣大的問題,不得中央批准,是很錯誤的。」

 忽略外事紀律

 195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四十週年紀念活動期間,除毛澤東率高規格代表團出席外,中國還派出了規格最高的軍事代表團。按預定日程,中蘇兩軍領導人對口會見,但僅限於禮儀性質,不談實質性問題。

 粟裕總參謀長同蘇軍總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元帥會面時說:「今天向索元帥還有一個請求,就是不知道蘇軍有沒有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分工的材料,是否可以給我們一份。因我們那兒國防部和總參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之間的職責不太明確,我們總參謀部不是不管,而是管的東西太多了。管得太多可能忽略大的問題,現在總軍械部也由總參管了,這樣發展下去,總參的工作越來越多了,國防部只剩下辦公廳,也就是蕭向榮他們了。我們不太知道哪些工作應由國防部來管,哪些應由總參來管。」

 國與國之間,一方向另一方請其提供財、物、文獻資料,另一方給予與否,都須經國家最高執政人決定。

 中國國防部是國務院下屬機構。中方想瞭解蘇聯國防部職責權限,最低應由周恩來向蘇聯部長會議主席(相當於總理)提出。事先必須經毛澤東同意。粟裕已是第四次出國,未經請示,向蘇方索取國防部職責資料,是有違外事紀律的。陳毅在軍委擴大會上說粟裕「爭權利,跑到外國去找點根據」。

 調兵問題

 粟裕是在1951年11月12日被軍委任命為副總參謀長的。1951年12月28日總參曾發文重申師以上和特種兵團以上部隊調動的命令,要用軍委名義批准,呈毛澤東主席閲後才能發出。

 1957年11月,毛澤東和金日成在莫斯科商定志願軍要撤出朝鮮。毛澤東、彭德懷、粟裕等回國後,12月即開始準備確定回國後駐地,告有關大軍區同省委磋商接待準備工作。

 1958年2月,粟裕鑒於撤軍事已準備了兩三個月,回國後的駐地及分批撤離計劃和單位都已有安排,毛澤東和彭德懷對此事都知道,或許是為了減少首長具體工作勞累,大概是於2月26日,粟用總參名義下達了第一批回國部隊3月8日回國的調動命令。彭德懷、毛澤東看到後詫異,這明明違反師以上和特種兵團以上部隊的調動規定。彭德懷詢問粟裕,粟說只看了電報首頁,未看末尾的署名。此事,粟在軍委擴大會5月28日小型會上作自我批評說:「很多事情,事先不請示,事後不報告,超越了職權,調動志願軍回國這樣一件大事,卻用總參名義發了電報。」

 粟裕在打馬祖、向蘇聯要材料越權後,又第三次涉及毛澤東的調兵權。這可能是促使毛澤東在成都會議上決定批粟裕的原因。據《彭德懷全傳》

原文出處: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3_04/13/24182017_0.shtml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651 
中階會員 

651

註冊 : 2012-02-13
發表文章 : 60
掌聲鼓勵 : 91

發表時間 : 2013-04-13 22:03:48
FORM: Logged


651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651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2013年4月12日下午6點在復興村,看到2架中國的隱形戰機軍機還是民航機?經常在馬祖上空挑釁嗎?


6點21啪攝會不會是廈門航空公司 ,飛往北京?


有一架飛到一半折返, 有一降飛往寧德市方向飛。


會不會殲20。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7

發表時間 : 2013-04-13 23:49:20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毛澤東為何暫不解放金門、馬祖

摘自《中外書摘》2000年第2期,原載秦曉周、吳鳳明編著《倖免的戰禍——二十世紀十大軍事危機》一書,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作者:秦曉周、吳鳳明

  韓戰結束之後,解放台灣又再次提到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議事日程上來了。

  1953年10月,中央軍委在杭州召開會議。

  在大會聽取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代司令員楊勇關於朝鮮形勢的報告之後,毛澤東主席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朝鮮停戰了,我們身上的擔子輕了許多,但是,不能大意,要做好準備,防止戰火又起,同時,他又指出,這兩年蔣介石先生趁我們在朝鮮作戰無暇顧及之際,仗着美國人在背後撐腰,很是興風作浪,在做反攻大陸的黃粱美夢呢,現在我們可以騰出手了,我看應該去解決台灣問題了。

  毛澤東在這時提出解放台灣,在座的好幾位軍委委員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現在解放台灣機會尚不成熟。

  首先是經過幾年的韓戰,國內經濟受了很大影響,而要實施渡海進攻作戰,必須要有強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作保證。

  其次是面對台灣、金門的福建前線戰場建設非常欠缺,空軍、砲兵入閩極為困難,且海軍發展剛剛起步,而台灣、金門的防禦已今非昔比,不可小視。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插手台灣事務,第7艦隊在台灣海峽游弋,使台灣這一中國的內政問題複雜化,行動很可能引起美國的強烈反應。
  解放台灣所面臨的困難,毛澤東是十分瞭解的,但提出這一任務也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毛澤東指出,當前,如果在台灣問題上我們不有所作為,任美國肆意地搞「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或台灣「國際化」的陰謀,隨着時間的推移,就會給世人造成一種大陸與台灣分離的印象,這樣不利於祖國統一。

  朱德說:「主席的意見我贊成,我認為解放台灣可以分兩步走,首先是『清理門戶』,也就是把沿海那些被國民黨佔領的島嶼解放過來,把我們的門戶打掃乾淨。這樣,既解除了對我東南沿海的威脅,打通了海上的南北航道,也砍掉了台灣的手臂,使我們下一步解放台灣沒有後顧之憂。」

  「清理門戶,說得好。」毛澤東高興地說,「我舉雙手贊成。」
  這時,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發言:「我提議清理門戶可以從大陳島開始,它是浙江東南沿海島嶼國民黨守軍的指揮中心和防禦核心,攻克大陳島就能擊中敵人的要害,其他附近小島有可能不戰而克。」

  毛澤東對陳毅的提議非常滿意,高興地說:「好!好!大陳島就交給你陳毅了」在經過周密的戰前準備之後,1954年5月15日至20日,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部隊先後攻佔了在大陳島的東磯山、頭門、高島、龍金島等幾個小島,拉開瞭解放大陳島的戰幕。

  之後,華東軍區把攻擊矛頭首先指向了一江山島。一江山島是一個1.7平方公里的小島,因由兩個相隔一條江的小島組成而得名。它的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台灣國民黨「國防部長」俞大維曾說:「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門戶,大陳島是台灣的屏障,一江不保,大陳難保;大陳不守台灣垂危」為此,他親自和美國軍事顧問一起,確定了該島的防禦部署,配備重兵守備。

  為了確保指揮上的及時有力,中央軍委決定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任命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委。

  在經過細緻周密的準備及制空制海權的爭奪後,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協同,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解放了一江山島,打開了大陳島的門戶。

  在一江山島解放的強大震懾下,為了避免大陳島守軍遭到類似一江山島守軍的下場,2月5日,蔣介石於無奈之中,作出決定:從大陳島全面撤退,行動取名為「金剛計劃」。

  2月6日,大陳島守軍在美國第7艦隊和其他美國部隊的「協助」下,開始從大陳島上撤離,到2月11日,島上守軍16353人和平民17132人全部分批撤到了台灣。

  在大陳島解放以後,國民黨控制的兩個島嶼——金門、馬祖顯然將成為下一個打擊的目標。

  國民黨軍在浙東連連失敗之後,蔣介石急於把美國拖入中國內戰,因而一面繼續加劇海峽兩岸的緊張局勢,一面要求美國承諾直接以武力幫助他守衛金門、馬祖,企圖由金馬之戰引發一場新的中美之戰。

  於是,國民黨空軍加緊了對福建各地的空襲,並選擇易於打擊的居民區作為打擊的目標,以達到其激怒解放軍而擴大戰端的目的。

  1955年1月19日,國民黨空軍以飛機12架轟炸福州市居民區,居民在轟炸中死傷雖只有100多人,但由於當時市內居民多住木板房,極易起火且難以控制,結果轟炸引起市內大火,燒燬房屋4000多間,上萬居民在春節期間無家可歸。

  中共中央不為蔣介石所激,冷靜地觀察着美蔣的新動態。此時,美國政壇一片混亂。在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格林寫給總統艾森豪威爾的一封信中指出,「協防金門」可能使美國「在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刻,為一個並不會影響到我國重大利益的問題,而捲入戰爭的漩渦」。

  美國許多官員也同意上述觀點,認為美國應信守對台灣安全所做的承諾,但極力反對美國以武力保衛金、馬。

  美國國務院認為「保衛金門」很可能使之和中共、甚至和蘇聯發生直接衝突,因而一再建議國民黨當局撤離金門、馬祖。他們甚至提議以美國陸戰隊和戰鬥機群駐守台灣,換取台灣當局撤離金、馬。蔣介石對美國人這一建議斷然拒絶。他說:「我到台灣後,一直以反共復國來激勵官兵,如果可作為反攻跳板的沿海最後兩個島嶼再丟掉,誰還會相信我們會反共復國呢?」除此之外,蔣介石心中還有另一個打算,那就是拉美國人加入中國內戰。他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金、馬戰火一起,台軍必然不敵,美國人如果視而不見,必將在全世界面前失去信譽;如果插手,則就要同中共軍隊發生直接衝突,這樣,中美戰爭就會爆發。

  美國政府經過激烈辯論,最後艾森豪威爾還是同意了蔣介石的不放棄金、馬的想法。他認為,國民黨的軍隊之所以能在丟失大陸後仍然保持較高的士氣,主要是他們相信有朝一日能打回大陸,放棄金、馬,等於破滅了他們的這個夢想。而只要國民黨軍士氣不保,台灣便將「處於極端危險的境地,中共隨時會將它佔領」。

  1955年3月3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赴台灣同蔣介石密談,回國後,同艾森豪威爾總統進一步商討了保衛金、馬,防止中共進一步攻打台灣的措施。

  據美國後來解密的歷史檔案看,當時杜勒斯和艾森豪威爾商討後,認為,為保衛金、馬的安全,為防止中共進一步進攻台灣應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一切手段。

  在同年的3月10日,杜勒斯向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了他和總統的意見,又提出了使用原子彈的問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和副總統尼克森在記者招待會上也暗示美國可能使用核武器,這使得美國國內輿論界和世界輿論界對可能爆發核戰爭的前景感到十分緊張。

  而這時,毛澤東已經基本放棄瞭解放金門、馬祖的想法。自浙東沿海作戰結束後,中共中央、毛澤東對於奪取金門、馬祖的考慮已完全服從於解放台灣、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大局。

  毛澤東指出,如果只奪取金、馬,而不能同時解決台灣問題,那麼國共之間在地理上的距離將由不足10公里擴大到100多公里,對話、接觸將更為不便。而且蔣介石失去象徵其在大陸沿海存在的最後據點,將使得美國更便於製造「兩個中國」或支持「台獨」。反之,將金門、馬祖留在蔣介石手中,不但有可能促進今後兩岸關係的改善,也會使蔣介石有資本去抵制「台灣獨立」的活動,同時能擴大美蔣矛盾,爭取台灣廣大軍民,建立更廣泛的反美統一戰線。另外,這樣還能起到「絞索」作用,把美國的戰略力量留在金門、馬祖,套住美國,使其在戰略上難以脫身。

  所以在浙東沿海作戰勝利,達到了懲罰國民黨軍的騷擾活動,並顯示堅決反對美國侵略台灣和分裂中國的決心的目的後,中共中央決定停攻金、馬,並適時採取緩和緊張局勢的措施。

  1955年4月23日,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就台灣問題發表聲明,指出:「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討論緩和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緩和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問題。」這一聲明在世界上受到普遍的歡迎和好評。面對嚴峻的形勢,在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下,美國政府也想緩和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

  1955年7月,美國通過英國向中國建議,中美雙方互派大使級代表在日內瓦舉行會談。9月10日,兩國代表達成平民回國問題協議。此後,美國代表一直故意拖延大使級談判,並在談判桌上阻撓中國對台灣行使主權,使會談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不過,台灣海峽地區的危機局勢卻有所緩和。

本文出處:
http://sk.cnlu.net/sjwz/zgrw/001/001/027.htm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