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馬祖-大媽祖像之我建見 --閱讀人次 : 11310
看到蛇島弟『一個剛回台灣的愛馬祖人』一文,
又見到劉站長及蛇島特派員的看法,
我在反覆思索下,希望把個人之淺見提出,
也許媽祖巨像已在進行,
但希望也機會在媽祖巨像外,為馬祖的媽祖文化提出建言,
敬請指正!
9月25日 一陣風 在劉站長及蛇島特派員的安排協助下,踏上馬祖。與台北鄉土文化協會及金包里堡文史工作室的同仁-
來到馬祖,一為探訪風土及拜會牛角等文史先進;
二為迎請金包里堡文史工作室雕刻奉祀於台北縣慈護宮的媽祖神像到馬祖境(馬港)天后宮會香。
二項目的都在天助、人助下圓滿達成,
對於牛角的楊理事長及曹議員、曹楷智等的熱情,
我們有希望有機會進一步做文化上的交流,由於本篇係之針對媽祖文化部份,故對鄉土及社區文化不多贅言。
如同劉站長所說台灣在15年前,流行大神像。但現在台灣流行金媽祖(宜蘭南方澳南天宮、鹿港天后宮、據聞大甲鎮瀾宮也正鑄造一尊),時間的演變,造成不同流行風。確實沒錯當時大神像也受信徒一窩風的朝聖,時間一久,還是有他的吸引力在,但效果以大大不如前,以台灣最大的媽祖神像-苗栗縣竹南龍鳳宮為例,龍鳳宮於廟殿後方有一座天上母像,高41公尺,內部分為十二層,建於民國73年,落成後確實也成為台灣新興的宗教景點,香客絡繹不絕,但時間上,也由不平凡轉平凡,因為油漆總會有褪色的一天,當然在每年農曆一~三月台灣俗稱的香期,還是會有路過的進香團前往。祂的媽祖造型,採台灣民間信仰媽祖造型,雖藝術層面不比北港朝天宮、安平的媽祖像來的高,但還是烙印在媽祖信徒的記憶中比較深,媽祖信徒市不會管有沒有藝術價值的,當然馬祖的大媽祖一定能為媽祖帶來人潮,但光環能維持多久,有待時間的印證。也期望 馬祖在各方面能為迎接觀光客做好準備,但因交通費用等因素,可能許多台灣媽祖信徒還是會向隅。
三月瘋媽祖,但三月的媽祖光環,現以都在大甲媽的光譜之下,台灣各地媽祖廟會特色,也多被覆蓋其下,無法產生像大甲媽南巡的效果,正如馬祖的媽祖文化節,能如同澳門的媽祖文化節,不在三月,想必影響力會更大。九月底走訪了馬港天后宮、仁愛天宮后、津沙天后宮、芹壁天后宮、阪里天后宮,每一間媽祖廟當然也有祂發展的特色,有待當地人士發揚,但如果以台灣廟宇的方式發展,是否會讓馬祖的信仰文化流失,實可做一全面行考量。
在台灣民間信仰對文化有產生很大的漣漪,有些甚至是相輔相成,諸如北港-新港-鹿港-白沙屯………乃至於近期得台北建城120週年,都有很深的信仰文化的影子,馬祖的信仰與文化如何結合,還是有待在地人士以在地情懷,來推動,才能呈現-----在地的文化-----,馬祖的觀光發展,我相信是 必然也是偶然,因為台灣人觀光台灣,該去的都去了,偶然的是戰地政務的逐步解除,讓台灣人想去看一看了。
走了馬祖一趟,感覺大家對文化的推動,很喜歡用「社區總體營造」,顯少用「在地文化」的推動這個字眼,其實社區營造與在地文化,一個是官方貫用語,一個是常民文化的用語,我想不去營造新的,而保留舊有而加以發揚,讓貼乎人情,而我個人一路走來還是喜歡用「在地文化」,營造後如果變新的,如果變的不是在地的,那是多麼的遺憾啊!
以上本人淺見,敬請指正!
下圖為苗栗縣竹南鎮龍鳳宮大媽祖寶像
已有 8 位網友鼓勵
如果要建設這個石像的話,那我提議可以先從南竿機場前面的廣場做起
因為我第一次到南竿機場出來以後,覺得山壁、草木都有它們美的一面,
唯讀只有廣場,我真的看不出來那些藝術品是什麼東西
或許它們代表更深一層的層面吧,我第一眼印象就覺得,搭飛機搭那麼遠,沒想到下來後想在外面乘涼都沒辦法,相信大家都知道南竿機場的廣場吧,沒有遮陽的地方,只有充滿著怪怪的條狀線條而已,難道馬祖沒有特色嗎?可以在那個廣場的地方做一個大酒瓶咩,馬祖的特色不是馬祖老酒和八八坑道嗎?作一個古老的酒瓶的形狀,更讓人感到古色古香。
而且外界還有許多人不小得馬祖已經開放了,跟金門一樣可以入內觀光,還有人跟我說馬祖要進去是不是要申請探親,我朋友的爸媽更問我說是不是要申請學術觀光或是被應徵工作才可以進去...
可以從很多地方著手,不一定都要從硬體的大東西著手,有時候也可以打打廣告,跟人家說八八坑道就在馬祖之類的。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風只想找一個安靜且可以停下來休息的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