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荒蕪、傾頹」是馬祖僅有的價值 --閱讀人次 : 4501 每次回馬祖,看到許多破舊的房子被整修的煥然一新,覺得極端的不舒服與反感,根本不想多看一眼。
但是偶然有一天,經過某一個小聚落,這個聚落已經完全破敗到一個屋頂都不剩,荒蕪、落寞、消條、在秋風肅肅中無限擴張。
雖然只是幾面破牆,與我完全無關的破牆,影像的震撼極強,引起無限想像的空間。
這裡都住了那過那些人?不靠海的聚落,依何維生?何時離開了這個聚落?荒廢多久,才會成今天的景象?
如果我生長的東莒大埔,沒有所謂的聚落保存,不用幾年也會這麼「美」吧。現在卻被「保存」成怪怪的模樣。
馬祖,沒有太古老歷史,沒有太多的文物。比建築的雄偉或特殊?還不夠看。比坑道或軍事設施也不及金門。
馬祖有什麼可能比人強???大家有沒有想過??
馬祖比人強的就是「氣氛」,夏天─烈日下,寂靜午後、傾頹的石屋上,一隻貓睡在涼涼的海風中。春天─霧鎖馬祖,列島卻如海中仙山。秋天─紅色的山頭,映著白色已頹的石牆,夕陽卻不經意的染色了大海。冬天是馬祖最有味道的季節,冷、風、酒、香,一切都在不言中。
馬祖要比氣氛,來馬祖玩過的朋友,對馬祖最容易留下來的印象,其實就是氣氛,不同於本島的異國風味。
如果花幾億元,把這些氣氛都破壞,到處見到的都是不新不舊的怪屋子,沒有人味的新房子,誰要看??聚落保存,是馬祖近年來最失敗的觀光政策,請懸崖勒馬。
花五億去經營「氣氛」吧!教育人民,學習做一個觀光縣的民眾,應該有那些修養,軟體才是發展觀光成功的基礎。











我覺的你點到另一個馬祖的特色,你的觀察力真不同...
大老遠來馬祖拍照許多次,就是想捕捉這種馬祖特色美...
你提出了另一種思考空間 大家一起來保存這種馬祖獨有的美...
ps:我很認同你說的:[馬祖,沒有太古老歷史,沒有太多的文物。比建築的雄偉或特殊?還不夠看。但坑道就不輸金門囉!所以馬祖要加強坑道的規劃與利用....馬祖的坑道美密度多,全世界你也找不到!

我是居住花蓮的全職影像工作者.錐麓古道嚮導.花蓮導遊






這裡好像是南竿馬港往四維方向的秋桂樓,也就是縣醫謝院長的老家。
記得樓上網友幾年前曾在馬祖通訊撰文,對於芹壁一條通往港口的階梯用大理石鋪設,破壞景觀,提出不同看法。如今,這條階梯已改回當地石材的石階了。可此可見,只要是有價值、有見解的意見,都會產生影響力,不致於「狗吠火車」,不用太悲觀。






個人淺見
就是馬祖聚落裡有這麼多的石砌屋,但多有傾倒衰頹者,也常可見藤蔓攀附在石縫隙中,或有枝枒纉出屋瓦....
石砌屋的傾倒美學蠻能打動旅人的原鄉情懷,
可是,這就有了一個可以爭論的地方
想保留哪一種聚落的美
房子一沒人整理就會粉快地衰頹傾倒,奈不住時間與天候的摧殘,粉快就會化為一攤石礫
但是,好心地修回房子,老屋的調調又走味......
該如何是好??






「荒蕪、傾頹」故然是馬祖的特色、馬祖的美,如果她們是一堆陷在荒草叢內的文化古蹟,只存在於旅子心中,怎期待他人偶遇呢?
馬祖的破舊、廢墟之美,是需先從巷弄完備中呈現,不是嗎?
如網友圖示,若沒有有心人除去蔓藤,應無法重見天日的。
如果為馬祖觀光立縣,可以集合公私力量,由縣府成立一支重現馬祖古厝面貌清除大隊,支援重機具,將這些古屋外表及屋內倒塌垃圾去除,讓遊人旅人有個親近的處所,再現馬祖風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