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不要再讓聚落保存遭到破壞好嗎? --閱讀人次 : 4307 昨天上午帶朋友到復興村,看到街上有幾棟不倫不類的古厝,最誇張有一棟外面然用超大型鋼架樓梯,完全與馬祖古厝不搭調,旁邊商店老闆說居然是縣府規劃室花錢一位學建築的台灣人執行的,怎麼會如此誇張?學建築的人連馬祖建築最基本的特色都不懂,光靠自己自由亂弄一通,實在離譜。請去查一查到底是哪一個單位哪一位仁兄破壞馬祖建築的傑作?
已經不只一次跟朋友談到這些被規劃設計的很奇怪風格的閩東建築,就覺得很心痛,在怎樣也請問問在地的人、屋主的意見好嗎?所謂的城鄉風貌是要讓在地的人覺得驕傲的,而不是要做給觀光客用的,不只是牛角還有芹壁,修的九間當中不知道有幾間有吧台?請問邱課長這些修繕好的老房子是要用來當pub的嗎?接下來就是規劃津沙的六間了,請每個馬祖人都站在監督的立場,不要再讓另一個聚落保存區被破壞好嗎?
(轉貼自馬祖電台留言板)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文化局城鄉課邱中治回覆
首先感謝各位網友之批評與指教,針對各位的質疑與建議,本局在此補充相關說明,有關縣府休繕後之傳統古厝委外經營管理方式,縣府將透過「政府採購公告系統」公平公開委外徵求有意願人員,提出經營管理企劃書後,經由採購法規定之評審委員團隊進行甄選;同時有關本局補助案業務進行。
因本局人力之前嚴重不足,曾有很長ㄧ段時間本人需獨自負責相關計畫業務多達三十多項,且來回於縣府、文化局、城鄉工作室、及相關計畫工程地點,因此針對本人無法ㄧ直待在復興村辦公室接待,請各網友見諒。目前本局已盡力完成92年相關補助案之驗收與撥款;謝謝。
同時針對馬祖傳統古厝修繕再利用之方式與閩東傳統建築聚落保存之執行,加以補充說明。並就教於各位,以利本局未來之改進。
馬祖聚落保存由於其複雜的文化特性,涉及了私人產權、居民之社會生活、經濟的影響、歷史的認同…等,已不只是單純的營造技術之保存,而是關係了都市計劃、經濟與社會等種種的複雜問題。在概念的層次上,馬祖傳統聚落的保存是以不同的分級保存手法,對具歷史文化意義的空間做更全面的重新建構。除了眼前的實質環境外,馬祖傳統聚落需融合「目前常民生活文化」與「社區參與建議」、「現代化建材與生活舒適性的功能」,同時由於目前經濟快速的發展使得傳統聚落成為經濟過程中被遺忘的邊陲,經濟結構的轉變,造成人口大量外流,使既有社會結構與生活文化面臨瓦解的危機。因此馬祖希望利用傳統聚落古厝的再利用修復,結合社區共同參與及未來公開評選委外經營管理機制,帶動地方產業及人口回流的目的,成為觀光、文化、自然景觀發展的資源。
然而目前馬祖聚落保存希望嘗試解決聚落保存與經濟結構上的衝突與均衡,藉由公部門對中央爭取預算由點到面的方式,將常因人口外流乏人照顧與維修傳統聚落的店屋與房舍進行修復及空間再利用。為避免聚落保存的方式只一味的注重外表形式上的『原貌』,而沒有兼顧未來使用的分級規劃,使得內部空間品質低落且不敷使用,馬祖希望藉由針對『聚落保存區』之傳統古厝外觀進行原貌修復,同時於『非聚落保存區』部份,為考量空間未來之「使用模式、空間舒適性、採光、視野及局部現代建材的功能與融合」,嘗試在傳統元素與現代機能的融合中努力,並希望藉由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建議來修正「馬祖聚落保存」之方向。
此外,以目前縣政府所修繕之復興村傳統古厝空間為例,為落實達到社區共同參與建議、原屋主之要求及未來空間使用模式之需求,於設計過程中需不斷之修正。由於傳統古厝空間通常較為狹小,且房屋內產權由於多為共同繼承,各屋主之建議分歧,因此空間內部規劃之整合與困難度提高,(例如牛角聚落古厝之ㄧ的外露鋼構樓梯,因原有屋主(三位各持有切割之1/3空間)強烈反對於空間內部設置樓梯及廁所,並考量狹小之內部空間利用與未來使用模式之結合,乃將樓梯置於戶外。由於考量樓梯之耐候性與空間機能需求,在傳統聚落風貌與現代化材質上嘗試融合,藉由輕量及深色低調之鋼構配合耐候之木質材料運用結合,解決機能與尊重民眾需求之平衡,並經由不斷的協商與考量,解決空間之舒適性與空間使用品質。希望在傳統古厝風貌與現代化材質及工法運用上,能在『聚落保存分級』下,努力嘗試如何加以運用及融合;同時針對目前『聚落保存區』之傳統古厝,為提升整體之空間品質與產業再造機能,在完整保存外觀風貌及整體結構下,利用傳統建材元素(灰磚、尺二磚、杉木….)等方式進行空間內部之規劃,並透過公開徵求「委外經營管理企劃書」之評選方式,讓傳統古厝除了硬體的修繕與保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兼顧人文、經濟、生活發展與文化產業的再造,也就是達到兼具建築與人文的整合性保存目標進而使傳統聚落能呈現新風貌 。
因此為求聚落保存工作的執行與落實當前空間需求『融合』困境,努力並進一步實現聚落保存與城鄉新風貌工作的推展。建立傳統民居修繕分級制度,以「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不同的聚落條件有不同的修繕分級。來簡分為三級:
一級修繕:聚落具有完整傳統民居建築風貌,並有整體保存條件之聚落民居建築群(如北竿之芹壁村、 東莒之福正、南竿之津沙村 ),由於人口外流聚落大多是坍塌的空屋,較能呈現傳統聚落織理( Fabric )及地域建築風貌(locality style)的整體性且百分之八十以上完整未經人為新造建物破壞聚落景觀之聚落,列為一級修繕區域,修繕原則為針對古厝結構與外觀「以傳統之材料色彩、型式、工法,將聚落中之建築予以修繕、復建、(rebuild)」,也就是「原貌重建」的修繕原則,保存完整的建築風格與聚落風貌,並針對內部空間的使用管理方向與空間機能,藉由傳統建材元素的轉化運用,進而提升內部空間品質與機能。
二級修繕:此級修繕較適合人口住居密集的傳統村落(如牛角、四維等 )建築,在新、舊建築交錯的環境之中修繕傳統民居建築,重點在於傳統風貌的保存與現代使用機能的融合,施工時可在門窗及室內裝修,屋坡夾層防水處理上以現代工程材料工法加強,並在建築內部增設現代化衛浴及廚房等服務空間、改善視野景觀、通風、採光。這是變化最多,也最富設計彈性的一個修繕層級,掌握的原則是「傳統的外觀形式、材料、色彩及工法與現代機能建材的融合,並以傳統語彙改良的內部裝修,增設現代化的建築設備系統」。
三級修繕:此級修繕適用於任何新造民居或修造民居在建築外觀型式屋坡及牆面色彩,材料質感上與傳統民居建築風格協調以外,藉由新的工程材料結構( 如鋼骨、RC等)建築及空間裝修行為的做法,將建物在形式、色彩上取得適度的模仿近似傳統民居形式的模式(pattern),而在材料及施工上卻有最大的彈性。修繕的原則是以不破壞聚落整體風貌為宗旨,能適度的與原本的地景地貌相結合為其主要精神。
馬祖聚落保存工作,除了在於相關的傳統建築修繕工作推行之際,另一方向必須同時進行「社區發展機制建立」,藉由民眾自發性的參與,凝聚社區意識,達到聚落保存觀念『整合性保存』的落實與推展,並在空間改造與利用上達到最有效率的實行效果。連江縣政府希望以拋磚引玉之精神,期望能在各聚落規劃之同時,提供共同參與社區發展的媒介,尊重社區民意,透過不同的空間修繕策略帶動地方產業復甦及人口回流,藉由各界之多方指教與共同學習與努力,不斷之修正以期達到達到聚落保存永續經營的目標。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