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馬祖慢慢的,寧靜深深的 / 汪詠黛 / 中國時報 --閱讀人次 : 4219 文、攝影 / 汪詠黛
第一次飛到馬祖,第一眼看到北竿的芹壁村,就讓我有放逐天涯海角的輕鬆感;再一次去馬祖,住進南竿的民宿,到人煙更稀少的東莒島、西莒島,優閒中已很有親切感。
這種感覺,就像和馬祖人相處一樣,有點黏又不太黏,滿舒服的。沒錯,和發音「ㄢ」、「ㄤ」不分的馬祖人相處,加上住進藍天豔陽下用石頭蓋成的閩東式建築,就是會讓人放輕鬆。
馬祖乾乾淨淨的藍天、碧海,很難不令人聯想到美麗的地中海;而穿梭在高高低低以當地花崗岩和福建青斗石為材,建築而成的閩東傳統聚落,更讓我有漫步在法國南方小山城的錯覺,彷彿回到前年造訪彼得梅爾寫《山居歲月》時居住的安靜小鎮。
馬祖的獨特感,對我這種台灣俗遊客而言,通常是從建築開始「感覺」。在台灣,我們習慣看到的古厝是閩南式建築,而即使是對建築毫無概念的人,也會馬上發現馬祖閩東式的石頭厝和台灣的大不一樣:五脊四背、人字切的屋頂上,以正反瓦片排列整齊,方便通風排水,上面再以石頭壓住,以防風掀起;石頭牆上開了小小的窗口,既可擋風,也為了防禦海盜。
我認識一位生長在莒光島上正港「強盜的女兒」,已進入半百哀樂中年,現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向長輩、耆老蒐集資料,整理口述歷史,撰寫一部「海盜史」。她雙眼散發出光芒告訴我:「再不寫,那些曾經被抹黑、或隱晦、或不實的歷史,不但永無還原真相的可能,更會從此煙消雲散……。」
另一位也是從事文史工作的馬祖阿姨,一樣有著討海兒女特有的堅毅眼神,和樂天知命的笑臉,也是使命感強得不得了,讓我肅然起敬。
其實,正因為昔日馬祖的「戰地」身分,管制多多,保留了它特有的寧靜風情,也恰恰好凸顯和台灣安定、繁華氛圍的大不同,而馬祖曾經有的艱辛、滄桑外島生活和環境,現在反而都成為吸引遊客的賣點之一。
不過,縱使如此,相較於金門的高度觀光化,遊客尚未大量進駐馬祖,對於想要來此尋找寧靜、放逐心情的人來說,正好對了味。
一些有心的馬祖人,也知道要寶貝他們的珍貴資產,就不那麼急著「趕快」開發。古厝改成民宿,慢慢蓋;石頭屋妝點成咖啡店,靜靜修;連做手工魚麵、魚丸、豆腐、黃金餃,私房老酒、紅麴鰻魚都是慢工出細活,一步一步來,不急著大量生產。
幸好馬祖人有這種慢心情,讓我們不必大老遠跑到地中海,就可以寄情馬祖的碧海、藍天、夕陽、海風、石頭屋,還有那一大片時序有些錯亂的豔黃月見花中,找到寧靜……。
●轉載自中國時報E6浮世繪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花間草堂論世事.水岸雲樓讀文章∼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