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尋找祖先守燈塔紀錄 澳州青年Stian Abrahamsen抵東莒 --閱讀人次 : 1896 2015-12-22 馬祖日報
為了尋找曾曾曾祖父在東莒燈塔駐守過的文史資料,來自澳洲的Stian Abrahamsen(左一)在同學的陪伴下抵達東莒,雖然結果不如人意,Abrahamsen還是希望有一天能帶家人舊地重遊。(圖:鄧敏提供)
【記者林冰芳報導】繞過大半個地球抵達東莒想要尋找曾曾曾祖父擔任守燈塔員的紀錄,年代久遠對結果雖然不抱太大希望,也想要循著祖先的足跡仰望相同的天際,這趟沒結果的尋「人」之旅有些許遺憾,Abrahamsen還是希望能透過各界協助得知一些曾曾曾祖父曾在東莒待過的蛛絲馬跡。
來自澳洲的Stian Abrahamsen目前在政治大學當交換學生,明年一月回去前他和同樣是交換學生的鄧敏以及Anders Lima Bjolgerud來到曾曾曾祖父曾經駐守過的東莒燈塔,Abrahamsen說,據他所知1904-1928年間曾曾曾祖父(Petter Olausen)在燈塔擔任守燈塔員,當時妻子(Ragna Olausen)以及兒子Fredri同時陪同,至於是什麼原因來到已不得而知,期間在東莒生下了一男一女,後疑似因燈塔經颱風吹襲後需修繕才返回澳洲,原以為此行可以將一切真相查明,可惜卻找不著任何紀錄。
看到燈塔的第一瞬間Abrahamsen既興奮又熟悉,原來澳洲家中也擺放了當時帶回去的燈塔圖像,東莒燈塔對他而言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也大方地透露,如果需要,願意說服家人將家中圖像捐贈縣府永久珍藏。
據了解,目前燈塔所保留的文史資料中1928年以後的較為完善,這其中是否就是因為早年受颱風影響部分資料已損毀, Abrahamsen希望消息曝光後能得到些許回應,儘管猶如大海撈針,不過他期盼能有機會帶著父母來到馬祖,看看這個先人曾經駐足停留過的世外桃源。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林金炎編撰的《莒光鄉誌》第七章 名勝古蹟 第一節 東莒島燈塔記載,民國24年後,有多位外籍主任管理員守塔,並列出他們的名字:
承建與接收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為了閩江口進出福州馬尾通航之需,清朝海關透過倫敦辦事處主任金登韓(J.D. Campbell)延攬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為首任總工程司規劃,東莒島燈塔由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工程建造公司(Chance Brothers and Co. Limited, Lighthouse Engineers Fractors, Birmingham)負責承建,燈塔之石材,有云來自上海,也有說來自福州,部份取材本島,當年建塔由地基開始往上推砌,所搭建之鷹架,為便利石材往上推置,曾將鷹架之斜度放在百公尺之遙,而大陸運來之石材,皆經澳仔白馬大王廟旁之水井邊闢小路逕,雇長工抬往山頂,工程之艱巨,可想而知。
完竣後,燈塔相繼由英國、丹麥、俄國、荷蘭等外籍人士管理,並招募數位本鄉男女人士為長工,協助環境打掃、炊事、雜物、採購、油漆,外籍人士揮捍高爾夫球,則充當桿弟工作。而外籍主任管理員方面,民國二十四年以後則有英國人古灣,丹麥人沙利森(P.U. Sorensen),俄國人施德司格(I.O. Stetsky),荷蘭人鄔特(M.F. Van't Wout),俄國人愛生(A.A. Essen),荷蘭人葛哈芝(J.W. F. Gerharz)。
清末民初以來,本鄉人士王番弟(生於民前四十年)偕其妻曹春英(生於民前卅五年)、其子王奴弟(生於民前十年)、黃清榮、施依三、曹舊妹,都先後在燈塔服務,民國卅八年大陸淪陷後,東莒島燈塔由廈門關派人看守,看守員為史光聰,之後燈塔由台灣海關總稅務司署接管,看守主任交由本地人施元壽,現任主任為曹坤金。這些燈塔看守員皆盡忠職守,維護燈塔完好如新。民國三○年代,一艘白色中興輪,居民呼稱「車船」、「汽艇」、「汽仔」,由川石島運來煤油、香煙、糧食等補給物品,福正保澳仔居民充當搬運工,收取些許「番錢」當工資。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