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時多雲 溫度:29℃ AQI:  風向:北 風力:7級 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友善列印



張貼者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5

發表時間 : 2015-05-12 08:02:32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消失的「馬祖文化工作隊」/文:續修縣志《文化志》+影片 --閱讀人次 : 597

 站長按:成軍於民國72年,結束於戰地政務終止後兩年的「馬祖文化工作隊」,已在縣志續修中,留下了精彩的一頁歷史。以下圖與文,摘錄自續修縣志劉宏文主撰的《文化志》,剪報來源為馬祖日報PDF檔,影片則轉貼自Youtube,由陳禔銓上傳。

 一、成立經過

 戰地政務時期,本縣常有來自台灣的勞軍團、藝宣隊等康樂團體蒞馬演出,宣慰官兵;然因舟車勞頓,來馬時間、次數皆不固定,停駐時間亦短。民國69年4月,軍友社文化工作隊蒞馬演出,掌旗官為王德志,12月再度來馬演出,同行言出者有華視歌星陳麗明、小亮哥等人。

 為了宣慰防區官兵平日訓練、構工之辛勞、鼓舞戰鬥士氣,提升馬祖文化水準,政委會決定籌設常設性文宣團體,指示政委會秘書長趙奠夏於民國72年8月18日,成立「馬祖文化工作隊(簡稱文工隊)」。文工隊預定招募男女隊員各15名,男性隊員全數招收有演藝與樂器演奏才能之部隊官兵,包括:演藝人員4名、樂隊8名,另燈光師、音控師及劇務各1名;女性隊員以政委會所屬之機關單位學校員工為主,一般民眾亦可報名甄選。文工會演出達一定水準後,除了在防區定期公演,將由國防部安排赴台至各大都會、大專院校演出,宣揚馬祖精神與戰地政務施行成果。

 成立當日,政委會秘書長假社教館以茶會招待參加文工隊之所有女隊員,並說明文工隊成立意義與工作方向:(一)、台灣各界雖常組織勞軍團或康樂隊來地區巡演,然時間短暫,為了振奮軍民士氣,必須要有長期與完整的文藝演出。(二)、黃花崗七十二位烈士有十位連江籍,對中華民國締造建功厥偉,本縣特殊的歷史文化以及軍民三十多年來胼手胝足的建設成果,經由文工隊的演出,讓後方同胞更瞭解戰地馬祖。(三)、文工隊表現戰地進步、堅強、富裕、活潑的文化特色,在台巡迴公演,可激勵、改善台灣社會奢靡風氣;司令官也訓勉應將整體美、戰鬥美、鄉土美融入表演節目。

 文工隊初期甄選之女隊員有陳愛雪、賀素珠、陳玉霞、林璧霞、劉婷芳、胡韶娟、李秀真、林玉娟、林賽英、念蘭玉、林賽娟、陳賽華、魏玉春、曹秀英、曹毓佩、林鳳鸞、張愛英、楊慧珍等地區女青年;男隊員皆為軍職,有葛讚益、丁世武、利慶添、林文健、羅學銘、黃銀清、黃嘉亮、陳國和、汪貞人、李信輝、洪福吉、莊焜達、歐志強、呂明煌、湯德良、滕鵬、林教廣、王順生、倪偉、阮錦明。並於該年9月3日軍人節,在山隴介壽堂舉行首場公演。

 民國72年10月,北竿地區成立迷你文工隊,結合軍中與地區女青年共二十餘人組成,其中地方女青年10名,於10月30日晚首場公演。



 二、活動紀要

 文工隊成立一年,秘書長在檢討會中指出,文工隊屬臨時編組,無固定經費支援,也無固定隊址,隊員招募困難,食宿更是問題;先是借用山隴軍醫院舊址,後遷至介壽堂,三餐皆是在政府機關搭伙,包括縣政府、福利中心,最後固定在港口部隊搭伙。政委會向國防部總政戰部爭取經費100萬元,添購、更新服裝、道具、樂器、燈光、布景等演出設施。文工隊成軍後一年,已至四鄉五島巡迴公演六回,大小演出計172場次,幾乎每兩天就有1場演出,有時甚至1天連趕3場;將「戰鬥的馬祖」、「團結的馬祖」、「富足的馬祖」、「整潔的馬祖」經由藝術演出,呈現給島上所有軍民及後方同胞觀賞。

 除了正式演出,文工隊員還須分散到各部隊據點帶動小型康樂活動,奔波趕場,隊員工作負擔甚為繁重。馬祖日報並以「以歌聲壓倒敵人的砲聲,以舞台摧毀敵人的砲台,以銀幕揭穿敵人的鐵幕」概括文工隊年來辛苦的演出。 從73年度起,文工隊將由防衛政二科督導與管理。

 民國74年6月13日,蔣經國總統蒞馬巡視,文工隊演出「風雨生信心」、「祝你幸福」、「甜蜜的煩惱」、「農村組曲」、「國樂演奏」及「馬祖之夜」等十二個節目,蔣經國總統觀後嘉勉文工隊演出,並謂:國樂演奏的水準可媲美「中廣國樂隊」 。

 民國75年,地區首辦文藝季活動,文工隊受邀於元旦晚會演出,節目內容融入地方色彩,包括「馬祖之歌」、「歡迎到馬祖來」、「鄉土舞蹈」等,表現出馬祖人熱情好客的爽朗天性以及以海為田的漁家生活,令地區觀賞民眾一新耳目;佈景也一改之前一幕到底的單調,而是隨節目內容變換背景,舞台呈現更為絢麗可觀。

 民國75年7月25日,馬祖文化工作隊35名隊員,由連江縣物質處處長黃傑生領隊,赴台灣、金門等地演出近三個月,共計48場;宣達本縣民生樂利、安定富足之生活以及枕戈待旦、奮發自強之精神。 次年10月11日,馬祖文化工作隊組成馬祖青年文化訪問團,由國大代表陳仁官率領,前往琉球石垣市訪問演出;演出節目重新編排,有描述馬祖居民從事農漁生產與節慶祭祀的「馬祖組曲」,表現地方特色的「杯底乾坤話老酒」、「廟會」,表達多民族文化的「民族舞曲」,突顯戰地精神的「戰地春雷」、「武藝千秋」,以及「鳳陽花鼓」、「苗女弄杯」、「牧野春回」與「新疆舞曲」等節目。

 民國79年3月25日,馬祖文化工作隊在教育部、國民黨海工會、省教育廳、及各縣市文化中心協助安排下,由王永勛主任帶隊赴台演出4星期;此行共巡迴13縣市,演出27場,宣揚前線戰地軍民刻苦戰鬥精神以及本縣儉樸淳厚的民情風俗。


民國80年12月行憲紀念日,軍樂隊更與馬祖文化工作隊聯合在介壽堂演出「爵士樂欣賞會」。

 民國81年,縣政府規劃於3月至6月舉辦以音樂與戲曲為主的藝術季活動,責成馬祖文工隊企畫辦理,項目如下:(一)、中國古典音樂欣賞會:辦理傳統國樂欣賞,包括樂曲講解與欣賞。(二)、童話音樂劇:配合兒童節,馬祖文工隊於3月27日晚演出〈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女孩〉、〈鬧龍宮〉。(三)、舞展:將中國神話故事改編成舞劇,以現代舞與民族舞蹈形式呈現。(四)、地方戲曲:演出中國地方民謠、傳統戲曲。(五)、歌舞劇:改編普契尼的歌劇為舞劇,結合舞蹈、音樂與戲劇融合呈現。

 民國82年,第二屆藝術季訂於民國82年12月起至83年底,舉行系列藝文活動。本屆藝術季重頭戲「大漢天聲」音樂會由王玉瓊、郭啟祥作曲,4月27日於介壽堂隆重開幕;演出者有:馬祖文工隊、孔憲華、曹玄、馬祖高中教師朱興國、翁玉峰、陳崇順、仁愛國小教師李文英、陳月琴,以及馬祖高中60餘位女學生與仁愛國小8位女學生聯合演出。節目內容有〈序曲禮讚〉、〈民俗舞曲〉、〈黃河大合唱〉與〈柳葉琴協奏曲〉等。

 民國83年3月23日晚,文藝季「馬祖心」大型舞劇〈馬祖豐年慶團圓〉,於介壽堂隆重開幕,由馬祖文工隊與馬祖高中學生共同擔綱演出。節目分成六個單元,分別為〈馬祖豐年慶團圓〉、〈馬祖船歌〉、〈廟會〉、〈媽祖傳〉、〈連江之春〉、〈馬祖少年意風揚〉。舞劇描述鄉人從晨曦初露,或荷鋤下田,或推舟出海;不分男女,不怨勞苦,與天爭地,以海為田,在艱困環境下為生活奔忙;直至一日將盡,鄰里相聚,閒話桑麻,家人和樂相聚,其樂融融。舞劇最後呈現地區年節廟會擺瞑,煙硝瀰漫,鑼鼓喧天的場景;以及祈求眾神護佑年年豐收、四季平安,敬天祭祖的虔誠。

 民國81年,本縣解除戰地政務,藝文演出更加多元,民間傳播公司或文化團體也開始參與文藝季活動,復以文工隊不再肩負宣揚戰地政務之任務。因此,在參與民國82年文藝季《大漢天聲》音樂會, 及民國83年文藝季「馬祖心」大型舞劇〈馬祖豐年慶團圓〉的演出後,不再公演,終至解散步入歷史。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站長Line ID:0932354724  ~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