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轉心思維 --閱讀人次 : 1298 轉心思維是意指讓心轉向連結真理實相的觀想方法,以了悟自己的根植實相,得到自己和每個人都融合在宇宙之中,藉此增強覺知,遠離俗塵與劣習,而提昇心靈智商。
轉心四思維:
(1) 人身難得今已得:即有幸生而為人,這一生提供自己各種大大小小機會,能夠做很多讓自己和周遭的人更快樂的事情。
有了人生就能開發自己具有的天性之善性,即慈愛潛力和智慧,而有機會變得更有愛心及慈悲助行。
因此每天要思索反省,想想自己的人生擁有眾多機會,必須堅定去珍視慈愛之價值,並且將其付諸行動。
(2) 生命無常應及時把握:即要接受生命細若游絲,而稍縱即逝的本質之智慧。
每個人都要相信物換星移,當前一刻,轉瞬間已成過去;了解此生擁有的時間極少,生命苦短;因而應更有智慧善用在世的時間,讓每一刻的生命當下,所獲得的美好和機緣,心存感激。
(3) 諦觀生命實相:即生命本來就是一個起伏、轉折的旅程,注定會有失望、不滿、痛苦的感受,以及經歷生死流轉循環之輪迴之事實。
觀想生命旅程中的勞苦,以及自行所製造的幻想,也可以幫助體悟這些幻相都是生命的假象,能使自己的心不被假象攫住而陷入散亂之中。
人們要保持踏實的心,把焦點放在真理和實相,就能認清存在其中的慈愛善性,此時此刻它就在自己面前。
(4) 因果業報永遠跟隨:即看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是能夠塑造和創造命運的,因此不管自己去向何方,留在何處,行為的果報永遠跟隨著。
有句話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猶如每個人都有個人專用的「業報戶頭」。
想想自己所做所為的業,就可以幫助面對自身經歷的事情,而去做必要的改變,自然就會把焦點放在自己能轉變和改善業的方法上,而不怨天尤人。
例如能放下某些負面的感覺,培養更正面的思維,或更有愛心的態度,而不那麼執著於讓自己煩惱的情事,使之可彈性實行。
更積極發出愛的誓願,賦予愛之生命意義,即將心底清淨的慈愛轉化為語言、思想和行為,幫助他人找到究竟利益,或為眾人在心田裡播下覺醒的愛心。
例如世間聖賢以人類的形式體現的慈悲心,能自始自終以無條件的愛為每個人的利益著想,而無私地為他人做每件事,及做出各種層次的承諾。
無條件的愛和無私的關懷,就是善性愛心,不論基督或佛陀都是受愛心驅使,發願努力減輕世間的苦,並實踐更深的愛、無私的奉獻和無盡的慈悲心;他們所做的這種心靈智商運動,便是賦予生命明確的意義。
世間的萬事萬物相互交織,相互連結而且互相貫通有如「共生網」,每個都是網內反射明耀的寶珠光,彼此互相輝映,將所有的寶珠納含於其中,彼此連繫而永為一共生體。
每個人要明白自己就是愛的化身,以喚醒每個人深沉的內心裡所擁有慈愛的能量,並透過自己以無阻礙的存在方式去體現愛的使命;這就像基督之愛,或是佛陀之愛,以一種實體化身在這世上。
也就是自己本身就具有愛的能量,因而開放自己的心去愛他人、關懷他人和自己;不可用自私和自我中心的眼光,來看這個世間。
每個人要轉化自己,變得能夠跟基督、佛陀等聖人一樣的純淨、不自私,而去體現愛的使命,以回應內在心裡的家鄉所存在廣大的慈愛。
每個人都有一股想要做善事及好人的念頭,一直念茲在茲想要幫助他人,比如基督教導門徒要無條件付出,佛陀本身毫無保留付出自己所有一切。
愛他人要超越自我,即是把另一個人看得比自己還重要的一種偉大的感覺,類似天下父母所具有的真正愛。
超越自我,是一種超越心理的限制,使一切產生「可能性」,開啟付出、關懷和分享的界域,體現人際關係的友誼價值,締造合而為一的感覺。
超越個人的愛和不執著,即是將所有人一視同仁,把每個人當作神派遣來的「天神之子」看待。
換言之,沒有自己與他人的區別,而是超越個人;沒有動機與緣由藉口,而是超凡無私地遍及萬物,例如布施的人不知道化緣的人是誰。
紀布德 104 01 04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