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雨  溫度:17℃ AQI:33  風向:北 風力:15級 南竿雲高:13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北竿雲高:1300呎 能見度:10公里以上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友善列印



張貼者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7

發表時間 : 2014-11-07 04:54:16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旅程: 一生的約定,馬祖馬拉松(圖文:吳尚霖) --閱讀人次 : 2331

猛沃港前初交談
前世約定必相逢


 十月的北風呼嘯著,以為第一眼看到的東莒會是崢嶸的戰地景象;或許沒有差太多,同島一命的標語鮮明的矗立在港口一側;炫目陽光灑在碼頭一隅,撫向泄沓一旁的金黃色沙灘,暖暖地擁抱著碧綠的猛沃港;即使東北風不斷的吹拂著,港灣中的海水平靜地像是假寐,像是沈睡。 冷風中我會心的一笑:像是一見鍾情,像是一生的約定.......

寒夜藍光閃珠灣
清水橋上攬朔風


 過了珠螺,最後一個緩坡後跨過清水灣木橋引向福清道;曬得七葷八素的腦袋只閃著昨夜一波波的藍眼淚,蕩漾在礫石遍佈的珠螺海灣。過午的烈日稍稍收斂張牙舞爪的熱浪,舔了舔已近乾涸的汗水,開始努力吸進每一口溫熱的空氣:沒有灰塵僕僕,也沒有廢氣連連。這裏是南竿:馬祖的行政中心,也是台灣最後一塊被馬拉松賽事征服的處女地;在馬拉松如火如荼漫燒全台之際,戰地的連江縣也在最後加入行列。一邊跑著,思緒像是唱片轉;這場馬拉松夠嗆夠精彩,不斷上上下下的陡坡像是無止境的尋寶歷程,以為轉個彎就到達終點;直到轉彎後的下坡,直到山丘後的海灣。幾度想跳下黃綠淺灣,洗去一身灼熱,親近土地的芳美。這是場一生約定的路跑,沒有終點,不需要起點,只是在這片鍾愛的土地上跑著,跑向熱情的家人,跑向每一寸幾乎斷了氣息的山坡。

魚路古道挑重擔
大埔漁港點夜燈
 

 馬祖冬天總是來得特別早,等到烏桕變黃變紅,長驅直下的冷風向刀一般的劃破通往東莒靶場的道路。從來沒有想到會在著個小島服役一年七個月,也沒想到東莒成為我的路跑處女地。馬祖的四鄉五島地形陡峭,東莒相對是最為平坦的。每天門診結束,我和學長換上運動服開始一天的路跑。當所有的同期預官同學都視每天的五千公尺訓練為苦差事時,這個黃昏的跑步活動卻成為我一天的開始:感受土地的氣息,親近居民的生活;幾乎每一個東莒居民看見我們在跑步都會問要不要順道載一程。在當年路跑不盛行的時候,沒有貼身排汗衣,也沒有各色鮮艷的功能鞋,路跑是種樸素的運動。從醫療站開始,穿過大坪村往大埔一路而去。這條路上兩旁長滿高大的相思樹,過了養雞場彎向只剩兩戶人家的大埔村,躲在山坳的大埔村像是被忘記的遺世漁村:忘了漁獲豐饒的六十年代,也忘了挨家挨戶人聲鼎沸的豐收清晨。

夫人村外咖啡香
馬祖像前神力增


 馬拉松在上午九點開跑,全部參加的人數只有281人,規模雖小卻辦的大氣。大氣是因為這場賽事的賽道應該是台灣最難跑的賽道之一,當然也名列最美之一。全程從不間斷的上下坡,除了從起點的福澳運動場到夫人村是沿海的緩坡之外,其他的上坡雖然短去卻坡度驚人。十一月的天空在東北風的吹拂下湛藍如洗,萬里無雲;仁愛國小的大鼓隊為開跑前增加些輕鬆的氣氛。閏九月的甲午年,十一月的秋老虎燠熱如夏天。由福澳運動場出發後出發一路經過清水村、珠螺村,沿著濱海大道、觀海路經夫人村到第一個折返點馬祖巨神像前進。七公里的路程在徐徐海風與澄淨的海水相伴下輕鬆宜人,直到往馬祖神像的陡坡,大多數的跑友開始徒步,像虔信進香往馬祖像緩步靠近。這大概是唯一由主辦單位安排在折返點有專業的攝影師為大家一一拍照留念的賽事。高聳的馬祖像,婉約地矗立在蔚藍的天空下,像是為所有的跑友祈福加持;這場路跑的確感謝媽祖的護佑,也的確需要祂的神力來完賽。

呂何崖邊望八仙
一線天裡尋晴空


 為了先習慣馬祖的上下坡,我們提早一天到東莒體會小島路跑的感覺。過了大埔村,沿海公路向下一路經過呂何崖,往東莒靶場前近。經過二十年,這條路沒有太大的改變;軍力精簡的政策下再也見不到阿兵哥,戰地的氣息越來越淡,剩下孤零零的前線哨所和整修後煥然一新的示範據點。風動石依然紋風不動,呂何崖同樣白浪滔天。喜歡東莒的路跑,幾乎沿路貼近這片大海,聽見她的嘆息聲,我的喘息聲;風的吟唱聲,我的合唱聲。就這樣跑著,跑向靶場,跑向巍峩站立在老頭山上的白色燈塔。歡呼聲後的汗水擁抱,微笑後的痛苦煎熬。於是一步步向東莒燈塔逼近,在這個芒花枯萎的季節,迎面而來的是冰冷的晴空,和暖的北風。向西望去,西莒島貼遠方,永留嶼接前景:福正港清淺彎彎,福正村屋舍斑斑。這裏是馬祖看夕陽最美的所在,東莒燈塔高高地挽著美景,而我們就安穩地在這臂彎裡享受遺世的寧靜;直到日落月升,等到霞映星起。

福澳嶺上驚摩天
牛角嶺下見山城


 賽道沿著福澳嶺向上接環保路,繞著牛角嶺一圈,牛角村在摩天嶺下映著近午的陽光。沿著山勢層層疊疊的村容如今已經不復當年的古樸,猶記得二十多前搭慈航輪經過牛角灣外,屏住呼吸看著完整錯落的閩東建築,像是被時光遺忘的古老漁村。對照今日的現代牛角,走在牛角大澳老街,還是可以感受到當年牛角村的氛圍。出了牛角嶺,經過八八坑道往中央大道奔去,南竿是四鄉五島綠化最優美的,夾道綠樹成蔭遮去了正午的烈日。一路經過梅石往鐵板而下,沿路馬高的學生熱情的補給,沒有落掉任何一個需要補充的角落。下了鐵板往津板路戰備道而去,馬祖的戰備道這幾年修築得寬大整齊,沿海繞行的戰備道路庇蔭在樹下成為最美的路跑賽道。引往津沙的津板道經過村莊上方,閩東建築的四坡瓦頂在津沙仍然保存完整,規模不大的津沙村大概是南竿目前保持漁村原貌最好的村落之一。過了金沙經過勝天公園,勝天亭的灰白瓦片幽靜的伴著一旁的水庫,多年的建設讓南竿成為名符其實的海上公園。出了勝天公園路跑繼續往雲台山爬昇;幾乎大多數的賽友在這一段都臣服在陡峭的路上,一路走上雲台山嶺下。

永留嶼前海路淹
福正沙灘伴塔影


 福正港灣的金色沙灘是夏天最佳的海水浴場,和緩的沙灘和退潮後的潮間帶蘊藏豐富的海洋生物。以前總愛到海邊看東莒的居民挖蚌殼:夕日西下的大退潮,橙紅色的陽光照在福正村的石牆上,燈塔的白色身影,潮間帶的紫紅礫石灘,蹲坐在攤上挖蚌殼的老老少少;這一幕情景大概再也回不來。跑過福正水庫,東莒西邊的臨海戰備道一路伴著永留嶼,如影隨形。這段路程是黃昏最佳的練跑賽道,一路經過大坪村、頂山往懷古亭。最後的一段戰備道緩緩下到猛沃港,回到金色沙灘,望著最後漁舟的身影,離島的前景像是飄蕩不已的上下漁舟,在軍備精簡之後,猶豫將來何去何從。最後一段陡上坡回到大坪村,東莒跑一圈十公里,路程不長不短,上下坡也不至於令人氣竭難行,或許是四鄉五島最合適辦路跑的地方。

雲台浮日耀金邊
福清道引終點停


 即便沒有跑向雲台山頂,這一段中央大道也是夠嗆的。過了陽明橋後,一路下坡至民俗文物館,折回夫人村再沿濱海大道跑回福澳港,最後的路程開始像秋收後的甘美果實。第一屆的馬祖馬拉松,迷你的賽事有聲有色,參賽的賽友各個實力堅強。這片土地太熟悉,土地上的人民夠熱情。即使在這賽道走過許多遍,每次都會感受不同。第一次感受珠螺的藍眼淚,第一次感受馬祖路跑的難度;更多的是像回到故鄉的感覺,看到許多熟悉的家人在賽道上加油,比初馬更難忘。

 一生的約定,從多年前踏上猛沃港開始。路跑結束了,我的約定沒有終點......

 感謝在馬祖的所有家人朋友,也期待第二屆的馬祖跳島馬拉松。



以上圖文經作者同意後轉貼,吳尚霖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woody.wu.75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7

發表時間 : 2014-11-07 04:58:45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曹祥官攝)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7

發表時間 : 2014-11-07 05:02:04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10年前《馬祖通訊》曾經寫過一篇社論「一棵烏臼之死」,摘錄如下:

 被喻為「比東莒民眾更愛戀東莒」的吳尚霖醫師,也是一位出色的業餘攝影家,曾經自費出版一套「東莒我的家」風景明信片,其中一張取名「大埔」的風景,一棵舞動著枝椏的烏臼,在如湧的雲層和迎向夕陽的古厝襯托下,構成一幅動人的景緻。如今卻由於少數私心自用的民眾,動用粗暴的公投,未經縣政府建設局同意,已遭砍除。

 如今,這幅「烏臼、古厝與藍天」所呈現的動人畫面,已不存在,徒留平面影像與感傷回憶。

(中略)

 正如吳尚霖在網路所寫:「一棵樹的消失,或許並不特別顯眼,只是硬梆梆的建設,終究不及自土壤紮根的迷人,放過一棵樹,也饒了馬祖碩果僅存的傳統聚落--大埔。」雖然,搶救大埔烏臼功敗垂成,但借由此一事件的最初呼籲、搶救過程、事後的探討與省思,如果將來馬祖會有更多路樹得到保存的話,一棵烏臼之死,就不再是那麼令人感到悲哀了。(出刊日期:2003.10.06)



  已有 6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