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縣志續修《歷史志》初稿 民國38年前馬祖列島的鄉治(下) --閱讀人次 : 1239 民國34年9月抗戰勝利後,政府進行鄉鎮保甲複查整理,撤銷區署建制,至翌年初編查結束,連江縣設18個鄉,南北竿設竿塘鄉,東湧則屬西洋鄉。 時竿塘鄉轄有7保,其中馬祖保12甲、牛角保10甲、橋仔保10甲、津鐵保11甲、山壟保10甲、白鏡保11甲、塘岐保10甲,南北竿共計74甲,另東湧保屬西洋鄉,東湧保共有7甲。
大約此時,馬祖列島的社會動員力量亦開始浮現,例如民國34年8月馬祖成立連江漁會竿塘分會,當時漁會主要功能為協調漁民生產、改良漁具、整理漁市、處理糾紛以及海上救助等,及抗戰勝利後,漁會還負責調查漁區淪陷期間損失和漁業生產、漁船登記等工作,當時竿塘分會會址設在白沙,有職員5人,會員人數200人。 到民國35年3月又成立「竿塘漁業生產合作社」,合作社股金為22200元法幣,社員222人,主要負責人為邱清祥和林成絳。 邱清祥為南竿津沙聞人,民國23年曾任津沙保長,抗戰時折節周旋於林義和殘部和日軍之間以保護村民, 林成絳則未悉何許人。另民國36年5月初,東湧島漁民反對政府徵收「因地制宜」稅,並派代表赴省請願,縣府派自衛隊到東湧鎮壓,唯自衛隊被漁民繳械。
民國38年,大陸局勢逆轉,當時南北竿及東湧之保甲及村落如下表:
時南北竿有1344戶,人口5062人,另西洋鄉有724戶,2918人,唯其中東湧有多少人數戶口則不得而知。
馬祖列島除原屬於連江的南北竿和東引外,長久以來隸於長樂縣轄的白犬列島亦在民國35年設東沙鄉,鄉公所在青蕃村。白犬島設鄉後,馬祖各島的鄉治趨於完整。有關東沙鄉相關資料詳如下表:
備註:青蕃澳(青帆)、坤丘村、熾坪村(大坪)、大浦澳、扈裡村和澳井村為今福正村。
民初連江縣公署行政人員僅10餘人,由知事統理,縣佐協理。民國7年始分設2個科,第一科掌民政,第二科司財政,其後逐連擴大編制,至24年縣政府設5科3室,民國28年增設縣警察局,民國30年時連江縣政府計有員役61人。民國33年初設5科3室,人員增至79人,37年2月,成立民眾自衛總隊部(縣長兼總隊長),到民國38年縣政府內共有員役130人,警察局94人,鄉鎮公所154人,總共378人。 以當時連江縣政府的編制,可以調派到鄉鎮的行政人員恐怕極為有限,更不要說是在外海中的鄉鎮了,竿塘鄉如此,東沙鄉恐怕也是如此,由於天高皇帝遠,再加上未派軍警駐島,馬祖在抗戰歲月中淪為海盜盤據亦其來有自。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