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雨  溫度:16℃ AQI:39  風向:北 風力:12級 南竿雲高:1200呎 能見度:9000公尺 北竿雲高:1200呎 能見度:8000公尺
馬祖資訊網論壇 » 討論與交流 » 生活文化

生活文化友善列印



張貼者
王禮民 
中階會員 

王禮民

註冊 : 2003-12-25
發表文章 : 243
掌聲鼓勵 : 520

發表時間 : 2012-04-02 08:23:21
FORM: Logged


王禮民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王禮民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馬祖亮島出土 7900年前 完整人骨骸 --閱讀人次 : 3836

中國時報【呂昭隆╱馬祖報導】

台灣考古界取得驚人的重大發現!去年十二月,在國防部與連江縣政府協助下,中研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在馬祖的軍事管制區亮島,成功發掘出一具約七千九百年前的完整人骨骨骸,命名為「亮島人」。「亮島人」不但是台灣所發現最早的人骨,也是閩江流域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骨,更可能是南島語族所發現最早的人骨。此一重大考古成果,無論對台灣、兩岸及國際考古學界,均有非凡意義。

馬祖考古隊計畫主持人陳仲玉說,「亮島人」的骨骸完整,有頭骨、四肢,連胸骨、鎖骨、肩骨均清楚可識。另根據清大邱鴻霖教授考古隊所做研究,「亮島人」為男性,有Y染色體,年紀約三十到三十五歲,身高一六○到一六五公分,手臂相當強壯。

據了解,馬英九總統對「亮島人」此一重大考古發現極度重視,已於上周聽取軍方簡報。

「亮島人」發現位置在亮島「島尾一號」遺址,其墓葬方式為古代普遍常見的「屈肢葬」,即人剛死之時,將其下肢向上卷曲,如同嬰兒在母親子宮內形狀,然後埋葬。台灣原住民直到百年前,仍有「屈肢葬」習俗。

陳仲玉表示,「亮島人」不僅是台灣所發現年代最早的「屈肢葬」骨骸,可能也是南島語族最早的。台灣最著名的「屈肢葬」骨骸,是新北市的十三行遺址,但僅約一千餘年,而「亮島人」則有近八千年歷史。

「亮島人」是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於「島尾一號」遺址的第一號洞挖掘出土,隨後運至馬祖民俗文物館進行研究。文建會上周赴馬祖深入了解挖掘成果,將指派專家進行骨骸清理,再做3D掃描,重建「亮島人」形貌,並淬取DNA做人種學研究。

島尾一號遺址有一層厚度約三十至四十公分的貝塚,即古人堆積垃圾的地方,肉眼可見,「亮島人」即在貝層之下出土。經過台大相關單位的三次碳十四檢測,貝塚上層年代約七千五百餘年,下層更高達七千八百餘年。

陳仲玉說,「亮島人」依國際考古標準程序挖掘,於貝層下挖出一個長兩公尺、寬一公尺、高六十公分的坑洞。該遺址同時發現骨器、石器與陶片等常見的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但物件不多,且均破碎。

陳仲玉說,「亮島人」與島尾一號遺跡,比大陸福建的磹石山文化遺跡還要早約二、三千年。磹石山文化約在五、六千年前,中國大陸考古界認為,磹石山文化是福建與台灣文化的源頭,亦是閩人最早的起源地。

陳仲玉說,亮島形勢險峻,「亮島人」應是在七千多年前,季節性地前往亮島,而不是終年住在島上。此外,由亮島貝層顯示,「亮島人」在該島活動時間約在七千五百到七千八百年間,且持續長達三、四百年之久。

http://tw.news.yahoo.com/%E9%A6%AC%E7%A5%96%E4%BA%AE%E5%B3%B6%E5%87%BA%E5%9C%9F-7900%E5%B9%B4%E5%89%8D-%E5%AE%8C%E6%95%B4%E4%BA%BA%E9%AA%A8%E9%AA%B8-213000230.html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世園 
初階會員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4-06-18
發表文章 : 81
掌聲鼓勵 : 311

發表時間 : 2012-04-02 09:24:13
FORM: Logged


世園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世園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另一個"馬祖第一"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7

發表時間 : 2012-04-02 13:58:27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亮島出土7900年前的完整人骨骸,的確令人感到意外,但在亮島找到大批的貝塚,並不意外。本人在《馬祖通訊》曾經發表過一篇報導:「失去的地平線--大坵島」,其中一段寫到大坵人與亮島的關係:

失去的地平線:大坵島�馬祖通訊 1996年11月14日出刊

(前略)

 比起馬祖各島,大坵確實是「彈丸之地」,不過,如果認為大坵人只在方寸小島生活,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馬祖日報記者陳鵬雄說,往年大人在「擺暝」燒紙錢時,都會念念有詞:「大坵白馬大王、下目大王、孫嶼大王、橫山大王,請都來享用。」從民俗信仰的儀式中可以發現,大坵人的生活範圍,近至高登,甚至遠達橫山(現今亮島,島上有一間大坵人信仰的「趙大王廟」),附近的中流、白廟、獅嶼、三塊漂(現今三連嶼)等小島,也都是大坵人採拾貝類的經濟領域。而大坵島本身就盛產紫菜 ,冬陽斜照下,海邊礁石迸射閃閃金光,因此大坵又另有一個富麗的稱呼,叫作「金山」。

 採拾貝類是馬祖各島漁民普遍的副業,在大坵卻是漁民最重要的經濟收入;這也是百年前吸引不少內地漁民來此定居的強烈誘因。大坵人冬天捕魚,夏天採貝,在季節更替下,成為馬祖獨特的「海上遊牧民族」。

 民國40年國軍進駐橫山之前,每到農曆四月左右,島上第一批漁人就帶著「糧草」北上定居,第二批在五月半端午節過後到達,只要走的動的男女老小,全部開拔,男人負責潛水挖淡菜,女人採蚵、煮食。早年橫山半山腰蓋有十幾間草寮,是他們夏天棲身之處。到了農曆七月半左右,入秋的討海旺季開始,村民又再全部遷回大坵。

 往年沒有電話,而第一批漁人送往橫山後,漁船要再開回來捕魚, 那麼,留在島上的漁民如果發生狀況,豈不叫天天不應?

 放心,聰明的大坵人想出了一個連絡的辦法:如有突發狀況,可利用入夜後在橫山燒火,大坵老人每天晚上都會到山上觀看,如果發現信號,他們優先假設是「缺乏食物」,第二天馬上開船送「糧草」上去。目前旅居八德市,大坵第一屆鄉民代表張金木回憶說,有一年橫山突然傳來燒火的信號,他們趕緊送蕃薯籤等糧食上去,可是到達後,上面的人卻說沒有燒火。後來,漁船開回不久,接連的刮了十幾個颱風,好在事先誤打誤撞送了糧食上去,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張金木相信,這應該是「橫山大王」顯靈,救了幾十個人。

 大坵人海上遊牧生活起源於何時?現今老年人都無法答覆,只是說:「從我們小時候就開始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民國40年國軍進駐橫山,後來改名「亮島」,礙於軍事禁令,大坵人百年來的海上大遷徙,就此終結,島上的草寮也都被拆除。到了60年前後,亮島又對大坵民防隊員開放了幾年,後來由於馬祖海域漁源枯竭,漁民大量出走,就連大坵都變成了廢村,使得這一頁獨特的海上遊牧 生活,成為走入歷史的陳年故事。

(後略)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7

發表時間 : 2012-04-03 00:49:10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大坵人與亮島淵源頗深 素有「馬祖海上遊牧民族」之稱
 【記者陳鵬雄�北竿報導】(前略)
 在早期沒有動力船的年代,大坵人往返亮島的交通工具是靠搖櫓,從大坵到亮島要搖將近6個小時,張金木說,在民國38年以前,有時會請路過亮島的大陸漁船順便搭載大坵人,他最後一年居住在亮島是民國37年,原本打算38年再回亮島,但國軍進駐後禁止大坵人再回到亮島,從此結束大坵人遊牧亮島的傳統。

 以上是今天馬祖日報的報導,可能張金木老先生記憶有誤,民國38年國軍尚未進駐亮島,國軍進駐是兩年後的事,依據《北竿鄉志》記載:民國四十年七月,反共救國軍海上特種突擊中隊長李承山,率六員偵搜上岸,豎立中華民國國旗。民國四十一年,駐守亮島之反共救國軍因補給不易,設施不足,未及半年即撤防。民國四十二年,步十八師少將師長孟述美派國軍一組兵力進駐亮島,亦因補給不易而撤防。民國五十四年三月十七日,步六十八師二○三團派加強步兵連實施「北極演習」,進駐亮島並經營迄今。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admin 
站長 

admin

來自 : 馬祖
註冊 : 2003-12-12
發表文章 : 36966
掌聲鼓勵 : 34097

發表時間 : 2012-04-03 12:21:12
FORM: Logged


admin的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給admin admin的個人首頁: https://www.facebook.com/matsu.idv.tw  回覆 引言 IP位址: Logged

亮島人採屈肢葬 下一步做3D掃瞄

呂昭隆╱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4月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呂昭隆╱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獨家報導馬祖亮島發掘出一具七千九百年前的人骨骨骸,命名為「亮島人」後,引發考古界極大關注。負責挖掘「亮島人」的中研院兼任研究員陳仲玉表示,「亮島人」目前待文建會文資總處支援3D掃瞄,之後將可清出較為完整的骨骸,並進行人類遺傳學、人種學、人類組識學研究。

根據馬祖考古隊有關「亮島人」的初步鑑定報告指出,「亮島人」人骨為仰身屈四肢,即所謂「屈肢葬」,整體而言保存狀況尚稱良好。「亮島人」存留部位約有七五%,頭骨、四肢骨骨質良好,頭骨雖破損較為嚴重,但變形程度不高,可望修復並重建顏面。「亮島人」是男性,依臼齒磨耗程度推估約卅到卅五歲,身高約一六七公分,體型中等並不高大,但從骨骼肌線發達、粗厚的骨體觀之,「亮島人」應為肌肉活動能量大、體型結實的個體,特別是上肢骨。

陳仲玉說,「亮島人」骨骸在他去年九月初次上島做遺址調查時,即已發現三片頭頂骨露在島尾遺址南側斷面上,當時已知此墓葬的存在,他並收集那三片頭骨標本,交由台大等相關單位測訂年代。

陳仲玉說,去年十二月下旬經過發掘,果然出現此墓葬,人類骨骸尚稱完好。為避免墓葬因保存環境突然改變,或其他因素,而遭到不必要的傷害,遂決定將整具墓葬連底土一併取出。目前,「亮島人」已在「馬祖民俗文物館」保存。

至於「亮島人」人骨的研究將分兩部分,一是與國際研究機構合作,透過DNA樣本抽取做人類遺傳學分析與人種學的研究,探討其古代的種屬,與南島語族的關係,以及南島語族分布的理論。二是「亮島人」骨骸本身可做人體組織形態學的研究。甚至可重建「亮島人」的體格形態,以及進行屈肢葬的古代風俗習慣研究。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