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參與馬祖永續發展論壇的無奈與建言 --閱讀人次 : 2123 參加馬祖永續發展研討會,隨著簡報越來越往所謂的"建設案"進行,越聽心情越沉重。
首先聽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案子,珠螺大橋,預計要花3.6億從勝利堡拉到馬港,全長了473米。這座橋不但嚴重破壞地景與環境,所能取得的效益更低的嚇人,實在太可怕了,這個案件有何必要性?我們什麼時候才能改變"建設"的思維?
第二個,津沙老酒文化園區被確立為"工業區",我想大家都清楚津沙營區距離水庫極為接近,理應屬於禁止開發的集水區,且居民強烈反對,在這樣的狀況下仍被規劃成工業區,我想文化園區與工業區還是有顯著的不同的。
建言的部分,由於沒有意見討論的時間,只好寫成書面。
綠能發展部分環資處著重在過去由政府主導的案例失敗,因此持保守態度。然而實際上在新電業法下的綠能發展,已可一定程度讓民間自主發動。目前已有東部達魯瑪克部落做出第一個公民投資社區電廠的示範,藉由民間資本與社區自主投入,政府僅需要做排除障礙的輔導即可。
漁業資源部分,應積極排除違法或廢棄的網具與籠漁具,這樣魚群才不致持續陷入惡性循環,才有恢復的生機。
至於養殖漁業的發展,立委陳雪生希望促成"過水"黃魚養殖,然而這並不踏實,若真正想發展養殖,必須找出真正符合馬祖的養殖項,而不是只想"過水"賺貿易財。
至於文資部分,文化處已進行軍事據點盤點,應更進一步列管為文化資產,透過文資法的保障,讓後續運用得以經過文資審議,公民也得以參與意見。不會如現況說拆就拆,沒有一點討論與搶救的空間。
最近討論議題非常熱烈的南北竿機場改善案,縣長與立委也在現場重申打包票。然而此案引發不小議論,相關方案卻沒有透明公開給民眾審閱。也因此,改善北竿機場究竟要挖哪裡?改善南竿機場挖的範圍又是如何?犧牲掉的環境對生活影響為何?水文魚群受何影響?大家無從得知。終究,還是需要公開相關方案的細節,與鄉親花時間好好討論與溝通。而不是只有講結論、講好處而隱藏大家需共同承擔的代價。
已有 13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