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觀測所】大橋和機場,問題在順序 --閱讀人次 : 2450 1992年,美國總統候選人柯林頓以「笨蛋,問題在經濟!」作為宣傳標語,至今仍為世人津津樂道。馬祖現正進行的立委選舉,眾所矚目的馬祖大橋和北竿機場,又再浮上檯面,成為熱門話題。其實,大橋和機場並非單獨的重大工程,如何避免成為一場災難,問題在順序。
馬祖大橋從曹常順縣長任內以「南北竿大橋」名義啓動,30多年來,多次編列預算規劃、評估,最後在行政院長蘇貞昌任內遭到凍結。馬祖大橋被凍結的原因有二,一是經費從127.14億暴增為288.48億,未來還可能追加;二是南北竿海溝最深逾60公尺,全世界有能力施工的廠商不超過5家。
至於北竿機場擴建,則是後發先至,行政院已編列198億,工期8年,即將於2025年開工。然而,北竿機場的擴建定案,等於為馬祖大橋畫下句點,因為大橋位在北竿機場航道上,原先規劃設計的三跨式斜張橋,高度約150公尺,超過民航局規定的57公尺,被迫重新規劃設計,需在水深逾60公尺的海床上興建兩座橋墩,工程經費暴增,已被中央凍結。也就是說,先擴建機場,勢必要放棄大橋,這是北竿民眾樂見的結果嗎?
拜立委選舉所賜,大橋和機場的順序問題,已獲候選人重視。李問日前發表【陳雪生不要再用南北竿大橋騙選票】,文章明確指出:「南北竿大橋都還沒確定,就先擴建北竿機場,擴建的工期要至少8年以上的工期,造成北竿的交通黑暗期,沒機場可用,造成的經濟損失恐怕難以估計。」「這樣的發展順序錯誤,會對北竿不利,你不知道嗎?」事實上,本刊早已在今年10月30日社論「一座機場換一座大橋」中建議,依照先後順序,馬祖大橋應優先於擴建北竿機場,否則北竿民眾將成為最大輸家。
毫無疑問,北竿民眾需要的是大橋,而符合他們最大利益的是大橋和機場同時興建,如果不能兼得,他們寧要大橋,放棄機場。可惜,北竿機場擴建工程即將在一年後動工,由於順序錯誤,造成排擠效應,馬祖大橋落空,幾乎已成定局。
------------------
延伸閱讀:
1. 【觀測所】馬祖大橋會蓋嗎?陳立委應誠實以對
2. 【每年都在南北竿大橋 陳雪生宛如詐騙馬祖民眾!】

【觀測所】是本站社論名稱,由站長和數位特約撰稿者輪流不具名撰寫,每週一發表。





李問並不支持大橋,否則他就不會提取代大橋的夜航方案。
北竿機場擴建是曾經經歷兩次空難傷痛北竿鄉親的期待,北竿民代亦支持。
大橋是蔡總統承諾會樂見其成,蘇貞昌、陳建仁兩院長亦沒有反對、目前是還在行政程序中,何來李問的選舉語言跳票說?
而機場擴建和大橋的順序是中央決定,不是陳雪生一個人能決定。

腦容量不大,所以每次都忘記用哪個帳號登入 因此~~對,都是我





友志一同 wrote:
我更能保證四年內蓋不出大橋來
北竿鄉親有傷痛,也不該被拿出來當選舉消費
真壞心
那些只因選舉恩怨為反而反,不曾想防止傷痛再次發生,又反救命大橋誕生,想要幸災樂禍,巴不得看北竿機場擴建和大橋都落空的人, 很好心?

腦容量不大,所以每次都忘記用哪個帳號登入 因此~~對,都是我





其實早在2018年,當年我就覺得不能什麼都不做空等20年。尤其在2016年立委選舉政見發表會的會場中陳雪生委員曾因為要反駁當時林金官的立場說法,在現場私下與我透露的他內心真正的想法。在那時,我就覺得大橋應該很難了,技術面與政策面都很難完成。
然而事實上有件只需要花一點點錢即可立即完成,可以逐步養成居民習慣,緩步弭平南北竿差距,那就是「南北竿夜航」。
一天只要多開2個夜間航次,一年需要的預算大約1000萬上下即可有機會達成(一天2來回,每個來回補助15000來算)就算超額高估,每航次補助30000到頂大概也只需要2000萬上下,即可逐步緩解南北竿差距,讓北竿居民不用一直機擠在南竿居住生活,也降低海巡負擔,讓海巡僅有深夜需要緊急支援。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橋還在沈沈浮浮,夜航船也不肯開,就這麼簡單的先導解決方案,便利民眾擴大生活圈往來的方案,就有又拖了整整5年不實施。
先不說大橋到底有沒有機會蓋,就算完備程序開工,大概十年的工期也跑不掉,難道這段期間什麼都不做?就癡癡等?更不要說現在預算暴增,連影子都不見的狀況。






木子詩云 wrote:
李問並不支持大橋,否則他就不會提取代大橋的夜航方案。
北竿機場擴建是曾經經歷兩次空難傷痛北竿鄉親的期待,北竿民代亦支持。
大橋是蔡總統承諾會樂見其成,蘇貞昌、陳建仁兩院長亦沒有反對、目前是還在行政程序中,何來李問的選舉語言跳票說?
而機場擴建和大橋的順序是中央決定,不是陳雪生一個人能決定。
居然又加料。
那明明就發現已經順序顛倒的陳雪生,怎麼都在質詢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呢?!
助理在幹嘛?!
不能決定,沒有質詢能力就下台。
又不是只有他說要蓋橋。
不過,我看四年內是蓋不出來囉!
這是第幾次跳票呢?

第1頁 (共2頁)
前往頁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