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閱讀人次 : 390 撰者/陳友民
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不是國立歷史博物館。前者在臺南市,是以臺灣史相關文物為蒐藏重點的博物館;後者在臺北市,是以中國史相關文物為典藏重心的博物館。兩者宗旨與旨趣不儘相同,不可混為一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臺史博」,創建於民國81年,原名「省立歷史博物館」,經臺灣精省後才改制為「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位於臺南市安南區,地址為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佔地20公頃,是一個充滿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親子景點,鄰近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
館舍主要包括行政典藏大樓、展示教育大樓、湖畔圖書館。展示內容主要以臺灣史為中心,包括多民族長時間與臺灣自然環境互動的歷史。另外也包括臺灣對外關係、臺灣各族群、現代化的臺灣等多個展覽主題。透過互動裝置、場景重現,讓觀眾認識臺灣日常生活、漢人勇渡黑水溝、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乃至原漢族群融合、抵抗外來侵侮等史實,保存了臺灣歷史文化的生動記憶。
展示教育大樓共有四樓:1樓設有兒童廳及時光車站,主題包括服飾、聲音、建築、山林、平原、海洋等,從互動體驗中讓小朋友認識臺灣的生活文化。2樓為常設展,以擬真的場景述說先來後到的多個族群彼此交會的故事。4樓規劃有四大特展,不定期換展,持續透過不同主題,深入探討臺灣歷史的多元面貌。另外,4樓還設有VR再現製造所,以VR啟動沉浸式時空之旅,帶領觀眾探索臺灣歷史的虛實。
最值得一提的是「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常設展,以人為主角,採用多元詮釋的史觀,以歷史軸序列,依時代劃分為「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早期的居民」、「異文化相遇」、「唐山過臺灣」、「地域社會與多元文化」、「鉅變與新秩序」、「邁向多元民主社會」等7單元,並以跨樓層的雙劇場構想呈現「展望新世紀」,藉此以表現出臺灣的文化與生活的今昔觀。
當初臺史博選址在400年前的臺江內海,是有其深層的考慮,也從一個側面揭示對臺灣歷史承先啟後的寓意。博物館戶外區域是「臺灣歷史公園」,佔地20公頃,涵養了多樣的臺灣原生物種。公共藝術、老樹、湖景與步道,表達了從悠閒休憩中認識臺灣生態的特色。建築語彙則以太陽能發電設施「雲牆」呈現雲天壯闊的意象,水池象徵先民「渡海」、「鯤鯓」島嶼的意象,以及展館的紅磚牆、干欄式建築傳達族群「融合」的涵意,都別具意義及特色。
112.11.30(Thu)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