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回應發展議題(二):馬祖怪物在身邊 --閱讀人次 : 2720 首先,感謝愛鄉人、ㄚ凱、雞蛋布丁、小村、流水、海狂等人的回應,也抱歉因瑣事耽擱,太晚回應,以下是我思考後大家的意見所提出的構想,因看重馬祖建設問題,所以回應的內文有點多,另寫文章探討。
我認為違建主要就兩種,一種是在都市計畫底下,由於地政單位辦事不利,而影響民宅、店家合法的情況,這種是可以由政府努力解決的。另一種,就是不考慮建蔽率、不考慮其他土地因素…等,完全是民眾或店家的個人因素,那這就是純粹的”個人”問題。
以上兩種處理方式不同,第一種只需地政單位加快腳步把申請合法和土地更變等業務盡速處理好而已,雖然這點講的簡單,但當地地政真的處理的有夠慢,就旅館或民宿業者而言,有多少店家辦理了好幾年都還沒有申請到合法,一邊拖拖拉拉的處理合法事宜,一邊罰你錢,這樣的罰金真正應該由誰付?我也額外聽說,地政的某些課內的辦公室,”連網路都沒有”,若是真的,那真是很讓人擔憂這要怎麼做事?
而關於第二種違建的處理方式,我覺得政府有權拆除,而且不須付任何賠償金,因為都稱為”違法建築物”了,把違建拆掉應是政府合法的處置方式,當然,重點是,不應該用強硬的方式直接拆除,而是給予該住戶期限做拆遷或改造,另外也必須提供該住戶在拆遷期間有穩定的住宿場所,且若該住戶依照政府往後規定的建築原則建蓋,則給予建蓋補助,這樣應該可以增加民眾的意願與過多的反彈,因為實際來說,違建這麼多政府也有責任,所以該有的補助與讓民眾安心遷拆的機制,這都是政府必須彌補的過錯與應有的關心。而若有擋住鄰居風景,而實際上卻合法的住宅,這一定會和新的建蓋法規有所衝突,在這種情況中,我認為可以給予更多的房屋改造補助,並能提供好的建築設計團隊協助民眾改建,如此我相信馬祖建物的樣貌才會慢慢有轉變。
我其實不認為馬祖非得蓋閩東建築不可,看到馬祖的現代化房屋後,我認清到一個事實:現代的建築方式比起過去精美太多,建材的切面、建造過程早已與以往年代差距甚遠,因此,即使是現在在馬祖的新興閩東建築,也早已走味。我認為,建築的原點,不就是依當地材料、考慮當地天候、地形等因素而建,這才是馬祖過去閩東建築表現出的美感,經由時代的改變,用新的、好的材質(相對於過去)來建造,絕對建不出過去閩東建築所反映出的建築與土地的關係,就像現在清水村的安老院,又像現代建築、又像閩東建築,到後面,美感不見了、背後土地與材料的連結不見了,沒人知道這棟建築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所以,我建議只需設定好條件,例如牆面都是同樣顏色、每棟房屋的材質必須有共同原則,甚至可以依不同村莊、範圍,而有不同的、具特色差異的建築規範(如同德國鄉村的圖片),房屋或土地小的民眾也無須擔心,由政府所聘請的設計、建築團隊來協助您的建屋需求,從協調中找到平衡點,我想,大家一條心,政府多花心力,團結在一起,那都不是問題,而且最終對馬祖的觀光與民眾的生活品質絕對有大大加分。
ㄚ凱先生有提到一個問題:早期的建築都的很近。我覺得那也是一個特色,我重點不是說一定要有前院才叫美,而是”有規畫”的建築設計,把缺點變優點,相鄰有相鄰的溫暖,但我覺得像梅石村、仁愛的三家村、四維村、北竿板里村、東莒大埔村…還是有發展前院、後院的潛力,另外其他村落可以考慮有一個共同的花園或好的公共公園,這也是可以有彈性可以協調的,等同於是”各家庭院”的概念,轉型成”共同的公園”,另外講到這,我也想提,馬祖根本沒有一個像樣的公園,一個可以把村莊、民眾凝聚在一起的公園,就好像台北的華山藝文特區,把人的心連在一起,把藝術、休閒氛圍帶到我們生活中(可惜馬祖只有李小石紀念公園、勝天公園…等(趨近)荒廢公園,我真希望馬祖有也有一個大草皮或藝文特區讓我溜滑板、讓家庭喜歡去野餐郊遊、讓小朋友可以丟飛盤或打羽毛球、讓家中寵物可以在草上跑跑跳跳…)。
若有棘手的、合格卻不願改變的住戶,我覺得慢慢說服吧,而說服方面,有些是方法問題,有些是信念問題,慢慢來吧。馬祖沒有德國那麼寬廣的土地,但我們可以有一套自己對應於土地與特色的規畫方式,我想說的重點其實不是有沒有前院、有土地…等我所列舉的實際例子上,而是在於,在有限的資源與框架中,我們怎麼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如同每幅畫都有其框架,但藉由有構想的去設計、去描繪,也能誕生回味無窮、價值連城的作品。
不知道以上說法對於大家是不是太籠統,畢竟我不是建築專業,無法給到詳細、具體的規劃方式,也不是法律專業,所以有些話也許講的不確實,那可能再麻煩懂得相關知識的網友幫我補充說明,但我想有關做事的程序與心態我還是能給予一些意見,謝謝ㄚ凱先生的幾點提議,在馬資網,我們不筆戰,互相提問並試著提出想法與解決方案,我覺得我們的文字,便會慢慢開始有力量。
下一篇議題:
發展提議(三):拋棄戰地與博奕,馬祖發展的新可能(一)
聯絡信箱:fvcxzxcvf@hotmail.com
劉浩晨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