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 --閱讀人次 : 2290 每一份甜蜜,背後的付出都是生命的頌讚,婆媳間的故事是其中一樁。很感謝媽媽寫下她自己與婆婆間美好的故事,也讓我在扮演媳婦的角色時享受這份秘訣的甜蜜與祝福。回顧婆媳間的情懷,今日再次閱讀拾穗中路得的故事,不禁思想世人因路得對婆婆的愛而讚曰:「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更迫不及待在此分享。
路得是個摩押女子,她的丈夫因伯利恆家鄉飢荒隨同父母及長兄遷移摩押地而與她結識成婚。不料不多時,公公、長兄、與自己的丈夫相繼過世,留下婆婆、兄嫂、及自己三個無助的女人家。婆婆為了兩個媳婦好,勸她們回鄉另尋幸福,然單單路得堅持跟隨婆婆,而譜出千古婆媳相惜的美好故事,以路得記流傳人間。
路得陪同婆婆回到伯利恆故居,家鄉的人看到婆婆驚訝地呼喊:「拿俄米!」,然而拿俄米回應他們:「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地出去,祂使我空空地回來。祂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
誠如世人所相信的:「神關上門的同時必同時開扇窗!」路得陪同婆婆回到伯利恆正逢收割時刻。依婆婆族人的習俗,收取田間收成作物時,要留下掉落的給貧窮人,路得也就這樣到田間拾取麥穗,婆媳也就因此得生養。
路得孝順婆婆的佳話不久傳入她常去拾取麥穗的地主波阿斯耳中。波阿斯善待路得,並囑咐雇用的工人善待路得。路得從田裡拾穗後回到了家,也將這事與婆婆分享。於是婆婆告知媳婦他們族人的習俗是近親要取死人的妻,好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而波阿斯正是他們的近親。
於是路得順著婆婆的吩咐,照其習俗向波阿斯表達此意。波阿斯因路得的美德,按著族人的規矩,繼承的順序規定,在取得見證人後與路得成親,而後奉養婆婆,並得一子,取名俄備得。俄備得即日後有名大衛王的祖父。
當時鄰里見這美事,無不讚嘆:「有這兒婦比有七個兒子還好!」
閱讀完這故事,從婆媳的關係,窺探國家的興衰關鍵,豈是經濟與科技掛帥問題?多少兒子成龍、女兒成鳳、或結成世人欣羨的婚姻後,當婆婆的是得到安慰?或是黯然退場?多少隱藏的淚水,只有神知道。路得的故事,提醒了世人國家蒙神祝福的真正關鍵。
幸福不在天邊,在人盡本分扮演好每一個角色,自然蒙神祝福。真的,人的努力豈能勝過神的祝福?!回歸天理人倫,願神賜福我們國家!
P.S.:路得記取自聖經書卷可於網上閱讀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阮琦雅Ch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