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2012-01-07 馬祖日報社論
期待弱勢公義在馬祖提升
又是新的年度開始,馬祖地區四鄉五島今年度又爭取到超過百人的多元就業機會,但僧多粥少,據了解仍有部份鄉島是爭破頭。多元就業制度建立原本是要照顧弱勢,不可否認,部份用人機關、社團沒能真正落實照顧弱勢的初衷,讓地小人少的馬祖因為多元就業而告來告去,一個月不到兩萬元的待遇為何會引起鄉親間的反目,這期間當然有需要檢討的地方。新年伊始,我們期望多元就業從登記審核開始到用人機關挑選人力的過程中都能從照顧弱勢開始,政策與決策要儘可能符合社會公義的期待。
最近地區又有民眾針對101年度多元就業問題提出諸多疑問,大多數的問題是為何某人資格不符卻能入選?為何有人工作勤奮卻得不到用人單位青睞?為何某人明明是中低收入,卻得不到工作機會的照顧?這些問題都是多元就業制度存在已久的問題。馬祖地區近年來經濟轉型,雖然觀光產業有起色,但仍有許多傳統產業未能轉型的鄉親面臨失業的困境,這時候多元就業成了「不無小補」的選擇,雖然一個月不到兩萬元,但工作性質單純,因此吸引很多失業鄉親競相參與。當名額不足時就會出現上述問題。
馬祖地區人口少,所謂的人情包袱與壓力處處可見,近年來多元就業的職缺就有很大的部份淪為有心人士操作的工具,讓原本處於弱勢的族群更加沒有機會,用人單位只管關係,不管能力,多元就業也就無法發揮功能,甚至讓外界有多元就業是「閒缺」的質疑。依照目前的多元就業運作制度,就業服務站只提供仲介平台,真正的決定權在用人單位,符合條件的民眾都能參與仲介,用人單位從什麼角度看待用人權是社會公義能否彰顯的主要因素。
社區單位申請多元就業的目的與初衷是希望協助推動一些工作,由用人單位選人本是天經地義之事,但若用人單位處處人情、處處包袱,所用之人也必定是有錯不敢言,何來績效可言。要拋開人情包袱確有難處,但照顧弱勢的本意應奉為圭臬,地方人口少,每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幾乎不難了解,而中低收入戶需要照顧更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所應徵之人條件都差不多,以抽籤的方式決定亦不失為良策之一。
多元就業是政府的美意,馬祖四鄉五島很多環境清潔是靠這方面的人力來達成,當然更希望未來這些人力能充份發揮功能,工作目標明確有意義;在進用的過程中多一些關懷與公義,少一些關係與私心,政府的美意就能落實。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