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微風往事 wrote:
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難道馬祖只有角力選手?還是因為只有角力選手可以得獎?所以只有派角力選手代表馬祖地區中等學校出去比賽?為何不讓其他的學生參加別的項目來去參賽呢?例如籃球等等..還是另有考量?
全中運比賽為國高中台灣全國比賽,最大型的比賽
所以各縣市選手,會在自己縣市舉辦一次資格賽,
選上之後呢就是全中運16強比賽,在馬祖不是只有角力選手
但是馬祖受到專業的訓練也只有角力,
全中運要得獎也不是這麼容易,各各選手日夜練習累積經驗,
能得到全中運前三名,在台灣體育界真的是非常厲害選手。
在馬祖體育可能也有很多體育好手,但是欠缺專業教練,
如果有位籃球專業教練,記住是專業,不是其他人說他自己
是教練就是很厲害的教練,在馬祖服務教導孩子訓練,
那當然也可以考量參加全中運,
馬祖角力隊有兩位專業教練,才會有角力頂尖選手,
這幾年成績一一呈現。
馬祖有專業籃球、田徑..教練讓學子得到好成績
那一定會讓選手代表馬祖參加全中運,
不是只有角力隊可以參加。
在馬祖學角力孩子也非常不簡單,他們要注重課業,也想得到好成績。
但是課業稍落後家長就很擔心,當然完全為孩子著想,就不得不放棄角力。
當教練也不簡單,別的老師下班休息、聚會等等~~
角力隊教練一到五放棄休息時間專心帶選手練習,
每天開著車子到各村接送選手,
還要管理選手心情,還有團隊精神,
馬祖家長們,真的,有位這樣老師是馬祖孩子的幸福。
如果馬祖有各項專業教練,每日訓練馬祖未來選手,
出去比全中運的選手一定不只有角力隊,
要當體育選手,需要家長配合,需要政府協助,需要好的教練。
要當冠軍選手,需要日夜練習,需要比賽經驗,需要專業教練。
by the way ~ 體育很現實,有好的成績,體育團隊才可經營下去。
已有 8 位網友鼓勵
沒得獎沒上新聞,真的不等於沒參加比賽。
馬祖當然不可能「只有」角力,但馬祖能夠得獎的,卻「只有」角力。
就如樓上網友所言,馬祖沒有太多資源可以供培育選手,
小小六千多人,就能成為全國角力重鎮,馬祖已經很了不起了。
之前跟老師聊天,問到馬祖角力強的原因,老師說,「不是馬祖人特別適合角力,而是馬祖運動能力好的小孩,都去練角力了。」
但現實是,當他縣市的中學生,為了將來當國手,進入體育班,每天練習的時候,馬祖的家長,仍然不肯讓小朋友冒任何一點點掉成績的風險,「先唸書(最好將來考公務員)再說。」
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怎麼能奢求,馬祖小孩在籃球、桌球、羽球、田徑上大放光采呢?
雖然很殘忍,但我仍不得不說,同樣是運動員,第一輪就被淘汰,是不會得到鎂光燈青睞的。
p.s.開板文網友,當你默默的為努力比賽的小朋友,套上「是否另有原因」的假設時,其實已經傷害到他們了。試想,若您的小孩興高采烈的代表馬祖去比賽,卻因為沒得獎,遭網友質疑「馬祖沒派選手去比賽」..............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最近幾年地區各單位舉辦的籃球賽、羽球賽、網球賽、躲避球賽之類的活動,參賽者打的盡興,觀眾看的熱鬧,領獎杯、拿獎狀,希望地方媒體配合給封號、貼上形容詞,還有創作式的新聞報導。說實在話,這種活動較屬於馬祖人關起門來的內部休閒聯誼層次。
馬祖條件資源有限,發展任何項目就應該採重點式進行突破,教育局發展角力運動的方向十分正確。過去軍中教練發現一個陳同發,現在馬祖角力教練的用心,產生眾多的好手,各個在運動場上都有耀眼的表現。在角力專業師資與學員的投入和努力下,不斷創造佳績,為馬祖向外打開能見度,非常值得肯定與鼓勵。
我認為地方媒體才應該多花篇幅與心思,對角力團隊的努力過程進行特別報導與專訪,彰顯他們對馬祖體育發展上的真正貢獻。
已有 6 位網友鼓勵
運動大多是為了身體健康,培養團隊默契,建立自信,追求榮譽,還有休閒調劑身心這幾點目標,上面的一切來看,最重要的運動家精神是被忘了嗎?
馬祖小歸小,人才卻不少,目光也宏大,最好是拿牌
拿牌真的很需要努力,尤其馬祖資源是如此的有限,對年輕人喊"增產報馬"也要等上一段時日才能有新人上線,現在推廣中的運動大多都是為了休閒,培養鄉親對地方上的感情,將資源轉移給更專業的運動員培養,一定會排擠到普羅大眾的休閒需求,或許有人能說明一下這樣的拿捏是多困難的事情
能拿下這次冠軍的選手,在諸多條件的環境下,要奪得下一次同等的榮耀,往往比多數人預期還難,對於選手與觀賽者的得失心教育,不正是提昇運動家精神的馬祖機會呢?
我們參與過,我們有人輸了,我們也贏回了榮耀,而且,我們知道這是多快樂的事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當鮪魚肚一步好還是啤酒肚鷹村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