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台北港起飛 帶動台灣經濟發展新樞紐
* 2009-03-09
* 中央社
台北港貨櫃儲運中心今天舉行啟用典禮,這也是台灣第一個由民間投資興建的碼頭,因具地理條件優勢,貨櫃碼頭加入營運將讓台北港起飛,成為帶動台灣經濟發展新樞紐。
行政院長劉兆玄對台北港的發展感受特別深,他上午在貨櫃儲運中心啟用典禮致詞時說,民國82年在擔任交通部長時,就規劃興建淡水港(後改名台北港),民國88年出任行政院副院長時,核定台北港的未來發展方案,當時他就看出台北港的潛力。
回顧台北港建港歷史,台北港原名淡水港,位在淡水河出海口南岸,也就是在台北縣八里鄉至林口鄉近岸海域,是台灣北部地區風力、海流、波浪、潮差等海象環境較為緩和的海域,且海床平緩、水深適中,是闢建大型港灣的合適地點。
台灣北部雖已有基隆港,但腹地有限,貨櫃船只有近洋航線;台北港港區範圍超過3000公頃,是基隆港的5倍大,除聯外道路外,全部以填海造陸取得土地。
台北港初期原本只計畫建兩座碼頭,供東砂北運,陸續有油品、汽車、煤碳散貨在台北港裝卸;後來因考量遠洋貨櫃都須經過高雄港進出,為解決貨櫃在南、北陸上拖運造成的成本及污染問題,民國88年時,台北港被定位為國內商港;民國93年再公告為基隆港的輔助港,同時也成為國際港口。
要成為國際港一定要有貨櫃碼頭,民國92年政府決定以 BOT方式興建,引進民間資金及效率,由長榮、萬海及陽明三家海運公司合組「台北貨櫃碼頭公司」取得貨櫃儲運中心的興建、經營權,花了 5年多時間先興建完成兩座碼頭,另五座預定在民國 103年11月前陸續啟用,總投資金額新台幣203.3億元。
台北港的地理優勢,也讓台北港有了貨櫃碼頭後,發展前景可期;交通部長毛治國指出,台北港位處遠東與北美、遠東與歐洲的遠洋航線要衝,接近中國大陸華東、華中地區,又緊臨台灣最主要的貨源區台北、桃園及新竹,貨櫃儲運中心營運後,可紓解貨櫃南北拖運問題。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中華日報航運電子報/98.1.17
台北港貨櫃中心營運及聯外道路落成3/9舉行慶祝儀式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慶祝台北港貨櫃碼頭正式營運,經基隆港務局與航商協調後,目前預定於三月九日舉行台北港貨櫃中心營運及聯外道路落成慶祝儀式,據了解,當天航商也將派大船彎靠。
由於台北港聯外道路也已在元月正式啟用,聯外道路落成慶祝儀式也將於三月九日一併舉行,而台北港貨櫃中心碼頭其實在二月中就會正式彎靠貨櫃船作業,初期有兩座碼頭營運,該港貨櫃碼頭的啟用,也將使得航運長期以來生態重新洗牌。
民國99年(2010年)完成第3、4座碼頭,貨櫃裝卸量預估可達175萬TEU,全部7座碼頭預定於民國103年(2014年)11月前完工營運,貨櫃裝卸量達400萬TEU,屆時將超越基隆港,與高雄港並列為我國南北兩大海運轉運中心。
{省道台64線八里-新店,為台灣12條東西向快速公路建設計劃之一,起於台北縣八里鄉台北港(接台61甲線),迄於台北縣中和市秀朗橋(接縣道106線),全長28.5公里。目前僅台北港端至五股二交流道(0K+000∼10K+831.21)和秀朗橋中和端成功南路口至板橋交流道文化路(20K+510.36∼28K+734.565)已完工通車,三重至板橋路段則是施工中。預計2009年6月全線通車。}
超快的,台北港走台64線(高架快速道路)到五股連接北一高,再三重連接市民大道,最慢在25分鐘內就到達台北市區。
masterchief
新進會員
註冊 : 2008-11-20
發表文章 : 13
掌聲鼓勵 : 24
發表時間 : 2009-02-15 10:25
FORM: Logged
masterchief said----
過年前我自己跑過一趟,車子從臺北火車站走重慶北路上中山高,五股交流道下,台64線這里高架還有一段還沒整好,走平面3分鐘左右上台64線高架,真快啊! 六分鐘後就從觀音山隧道鑚出來到了港區,全程20多分鐘。同行的朋友說,六月以后從臺北火車站可以走忠孝橋,過淡水河下橋前就往右從引道上台64線高架,這樣子到臺北港大概只要15分鐘。你說以后基隆港的客運怎麼跟臺北港比拼。
但很諷刺的是,台北港以後客輪進出港可能要排隊吧.
台北港往中國福清和廈門航線,都有快輪想要靠泊.
以台馬輪船速,和那些快輪相比,真的輸一大截.
以台馬輪單趟回台灣還要耗費8-9個鐘頭,剛好是來回廈門或福清航程還有春(剩).
另外,港區交通工具往台北絕對不是問題的,請放心.
台北車站轉高鐵回中南部也方便.
個人是非常看好八里的潛力,以後發展不會輸給淡水.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感謝站長及各位網友的關心,本服務處說明如下:
台北港目前港埠設施及聯外交通路網等均未包含客運(指火車、捷運、公車等)基礎建設,未來是否擴大增加客運業務部份,如大型郵輪或交通船等還不知道,需視大環境是否改變及台北港實際營運後再觀察。
台北港目前聯外道路仍未完備,公共交通載具也十分欠缺,若大環境許可,台北港擴大增加客運業務,周遭聯外交通載具路網等勢必需要大幅度改善,因此只有在交通條件便捷情形下,才有可能改變台馬輪現在停泊位置,否則還是以停靠在基隆港為佳。
有關台馬輪未來是否停泊台北港,我們以地理環境來看,馬祖跟基隆港之間距離為119海里,馬祖跟台北港之間距離為100海里,其中相差19海里(此數據基隆港務局提供),粗估換算台馬輪經濟航行為16海里/時,大約可節省70-80分鐘,每趟次來回節省油料及縮短旅客搭乘時間等相關資訊如備註。
備註:
若以台北港取代基隆港,以現在台馬輪為例,航行1小時需耗費柴油82公升,燃油882公升來計算,每趟來回航程節約2.5小時,油料節省部份:柴油205公升,燃油2205公升,台馬之間航程縮短,增加了輪船使用年限也延長了保養里程,每年節省油料也相對可觀(205/2205公升×實際航行天數),用油成本降低消費者票價也會有調降空間。
以上台馬輪部份資訊及數據為台馬輪有關人員提供,數據部份均為粗估並非精算後的數據,謹供大家參考,謝謝。
已有 6 位網友鼓勵
立法委員曹爾忠全球資訊網 http://www.mslw-ec.org.tw/index.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