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回歸自然,總是一件好事 --閱讀人次 : 3278 很感謝家國站長對大坵梅花鹿生長情形之關心,記得在民國72年左右,那時還是戰地政務時期,國軍為強化馬祖離島反孤困作戰,由當時總政戰部主任王昇將軍指令政委會督導本縣設置三民畜牧場(現址為海水淡化廠)飼養肉牛最高達60餘頭,並由台北圓山動物園致贈8隻梅花鹿,陸續繁殖到20餘隻,隨後因政局環境改變及地區畜牧事業日趨没落,而於81年停止經營。牛隻方面則屠宰銷售,而所留下的11頭梅花鹿也必需加以處理。
當時本人已任職北竿鄉長,因畜牧場是在我擔任農改場畜牧股長任內的事務,所以當時的場長也就是現任建設局長的柯木順先生打了通電話給我商量,該用何種方式處理比較適當,他與我的共同認知就是保育為第一考量,由於梅花鹿體態輕盈、個性溫馴,也是一種吉祥動物,若宰殺販售也賣不了幾塊錢,反而是一種殘忍行為,若予以放養又怕損害農作物故建議野放大坵島,因該島人口幾已全部外遷,無農作物耕作所以決定全部放養,期間亦不斷上島觀察其適應狀況,發現生長情形良好,真是令人無比欣慰。
所飼養鹿隻主要以採取鹿茸,淘汰後還可肉食,味道像山羊,在三民畜牧場時我與張壽華、陳開發、陳經棟、陳發清、陳仁釗等同仁每年約在7月份左右就要開始鋸茸工作,雖然是圈養但牠依然非常敏銳,彈跳極佳。即使4、5人也無法捉捕所以必須以吹管麻醉(鎮靜)藥量要控制適當,否則會導致死亡。鋸茸大概都會在上午,手術約10分鍾即可完成,採集後之鹿茸經處理後調成藥酒販售,供不應求。回想當時之情境,好像昨日真叫人回味無窮。
目前大坵島放養之梅花鹿,所生長之鹿茸比圈養的還要大隻,且品質亦相對優良,由於已完全適應原野山林,野性極強不易接近,要想採取牠的鹿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祇是覺得可惜因為牠長到一段時間,若不採茸就自然鈣化脫落,第二年還會再生長,不過這樣也好,就不要再去驚擾牠,讓牠完全回歸自然吧!
王詩乾 民國97年12月12日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