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馬祖心建設缺乏__馬祖海龍王之逝省思 --閱讀人次 : 2560 馬祖日報在去年底的北海坑道犧牲忠魂迎靈入忠烈祠時,連到現場都不願,只是直接複製軍方給民政處的公文給,還把祭文當新聞。
這次毛連長從去世到現在,有幾次做專題報導?
任憑台灣各大媒體都連報好幾天,馬祖日報依然不聞不問。
其他局處也一樣,其他高官也一樣!
馬祖日報不就在鐵板海龍營區附近嗎?
文化處兩任處長不是鐵板人嗎?
環保處長不是鐵板人嗎?
現任的副縣長不是鐵板人嗎?
幾任前秘書長不是鐵板人嗎?
一堆鐵板人當高官當過社協理事長
劉增應對毛連長沒有記憶就算了,但那些出身自鐵板的高官們,平常活動時都叫海龍幫忙,小時候也都看過毛連長,難道對一個被總統頒發旌忠狀,一再為了保衛馬祖,而在當年馬祖更不發達的年代,自願留守馬祖的馬祖海龍王,難道沒有看了馬祖資訊網連番轉連結的新聞和海龍協會的告別式日期公告,沒有任何人想要去提醒劉增應要送花送輓聯或派人致意嗎?
馬祖日報沒有想過寫一篇專題報導在毛連長去世這期間做追思嗎?!
還是只會追著高官的屁股跑?!
那天的告別式,只有一個不是原生的馬祖人,默默帶了兩瓶馬祖高粱,捐了小錢給幫毛連長籌辦後事的協會去台南。
當他知道沒有其他任何一個馬祖代表出現時,他在致哀簽名簿上簽下(馬祖,鐵板)兩個字。
…
簽馬祖鐵板,是他住馬祖鐵板的日子,每天看著海龍,每天看到他不認識,但卻久仰大名的「毛連長」……
當他看到馬網貼的毛連長去世消息後,就自動自發去南部致哀,因為他覺得是應該的。
因為海龍人在鐵板的駐守,至今仍是鐵板人一種非常強大的心靈安定力量,即便兩岸現在以不再對峙如昔。
但他沒有臉填給司儀唱名上前鞠躬致哀的單子,因為他感到非常羞愧,因為馬祖現役的海龍人都着軍裝出席一堆了,卻馬祖官方沒有任何一個人出席。
如果唱了他的名,那麽他身後卻沒有其他「馬祖」人出現……
那麽,會是多淒涼和難堪。
踢爆寫這些,不是想羞辱打臉高官們。
而是想各位官員捫心自問,如果發展觀光只是不斷的建設,卻少了人的溫度,只想賺別人包括軍人口袋的錢,卻沒有讓遊客看到馬祖的溫暖,連一個各大媒體都報導的馬祖海龍王去世都這樣無感,寒心的不只是那天看不到任何馬祖代表出席的人,
也等於是在「教育」馬祖子弟,原來,飲水是不用思源的。
一個搬離鐵板的非原生馬祖人,尚懂得給馬祖留面子,簽下(馬祖鐵板),何況那些握有權力,可以輕易打個電話訂花圈,輓聯的官員們?
請在積極建設馬祖時,同時也建設馬祖的心建設好嗎?
馬祖再建設都不會比台灣都會先進,能比的應該就是自然戰地島嶼風光和純樸的人心了,不是嗎?
已有 12 位網友鼓勵
我一直在想,馬祖最美的風景是什麼?藍眼淚?芹壁?北海坑道?媽祖神像?
終於在馬報找到答案了,原來友善才是馬祖最美的風景。
--馬祖發展觀光是長久之路,除了要持續加強硬體建設之外,友善旅遊環境塑造更需要全民的投入與用心,尤其是地小島散人口不多的馬祖,對外來客友善才是最美且最能感動人心的風景(摘錄原文)。
這真是何其諷刺的一句話,縣長、議長、立委都願意大費周章風塵僕僕去高雄跟曾在馬祖服役4年的韓市長拍張照,卻不願意去隔壁跟熱愛馬祖、曾在馬祖服役16年的馬祖海龍王捻炷香。
友善?算了吧~~~~
友善才是馬祖最美的風景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