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陳念琴不是大學才轉換跑道的,他在國中階段就因個人規劃轉去新竹訓練拳擊,他是馬祖長大的孩子,為什麼不可以大家一起與有榮焉一下?
角力選手目前大多去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就讀,像現在亞運選手王明亮就是以獨招術科考試入學,接下來最近在國內賽都有成績的魯莫尤敏皆是如此,就連目前的角力三位年輕教練都是在地培訓出生的,相信現在角力在政府及教練的努力下都是關心選手的未來發展,為來的職業不是也只有教練為選項,也可以走向體育教師、運動防護員、運動心理師等等體育專業職業
但目前知道的是在學校端配合的態度不是那麼高,某些老師常常還是把不要去訓練任何項目掛在嘴邊,認為會引響考試成績,像學生像家長說不要去,所以在真正專業訓練下的學生沒有幾個,還是以社團性質為主,像這樣的發展方式馬祖體育想要真正茁壯大概百年才出現一個資優選手,但發展週期一定很短,角力能發展成這樣真的很不容易,教練所投入的心血值得肯定,學校端的支持也引響到馬祖未來體育發展,現在資訊發達,看網路訊息跟馬祖日報的消息,就知道哪些學校支持或不支持,因為得名的學生都是那幾間學校的學生,如果還是以縣內比賽就滿足的話,實在很可惜,多元化的教學口號都是喊假的!!在馬祖學生人數少又有很多事情要去學習,反而沒辦法專精一項,學生面臨的壓力也很大,投入在這環境的專業相對的很可惜沒辦法發揮出更大的成效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一個角力出身卻轉換跑道,除了本身的意願外,其他的因素恐怕就是角力的出路受限。
這也是您雖力陳政府與教練已用心培訓,但學校並不是很推廣時,或許可換位思考,為什麼學校不推廣的原因為何?
固然是有些家長捨不得孩子受訓吃苦外,是否也是馬祖角力雖然屢獲佳績,但仍沒有足以讓家長與學校認同未來是可期的一項生涯規劃選擇?
您提到現有的三位教練是在地培訓的,想來您是熟知馬祖角力目前情況的人,可否請問您,所謂教練是在地培訓的定義為何?
是指他們是馬祖角力隊出身?
還是教育處對馬祖角力好手有完整培訓到教練返鄉回饋的完整養成計畫?
如果是前者,那恐怕只是半套培訓,難怪家長與學校不推廣,如果是後者,那麽教育處應更明確讓家長與學校知道原來有這樣完整的養成計畫,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學子願意投入角力。
訪客 wrote:
陳念琴不是大學才轉換跑道的,他在國中階段就因個人規劃轉去新竹訓練拳擊,他是馬祖長大的孩子,為什麼不可以大家一起與有榮焉一下?
角力選手目前大多去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就讀,像現在亞運選手王明亮就是以獨招術科考試入學,接下來最近在國內賽都有成績的魯莫尤敏皆是如此,就連目前的角力三位年輕教練都是在地培訓出生的,相信現在角力在政府及教練的努力下都是關心選手的未來發展,為來的職業不是也只有教練為選項,也可以走向體育教師、運動防護員、運動心理師等等體育專業職業
但目前知道的是在學校端配合的態度不是那麼高,某些老師常常還是把不要去訓練任何項目掛在嘴邊,認為會引響考試成績,像學生像家長說不要去,所以在真正專業訓練下的學生沒有幾個,還是以社團性質為主,像這樣的發展方式馬祖體育想要真正茁壯大概百年才出現一個資優選手,但發展週期一定很短,角力能發展成這樣真的很不容易,教練所投入的心血值得肯定,學校端的支持也引響到馬祖未來體育發展,現在資訊發達,看網路訊息跟馬祖日報的消息,就知道哪些學校支持或不支持,因為得名的學生都是那幾間學校的學生,如果還是以縣內比賽就滿足的話,實在很可惜,多元化的教學口號都是喊假的!!在馬祖學生人數少又有很多事情要去學習,反而沒辦法專精一項,學生面臨的壓力也很大,投入在這環境的專業相對的很可惜沒辦法發揮出更大的成效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請問你是如何確定陳念琴從角力轉項拳擊是因為角力出路受限?怎麼不是想說是因為拳擊對她的發展會更好?你以為運動隨便兩三下就可以世界冠軍?
讀書就一定會發展可期?那是不是也要請學校公布一下學生的讀書計畫?跟未來的發展是什麼?或許還是有努力的空間,但現在的教練一直都在努力,不是網路上嘴巴說說打打字就可以辦到的,我參加過他們辦的一次角力成果發表會,教練清楚的說明學生規劃的方向,未來可以就讀的學校及未來可以發展的職業,那時候關心角力未來規劃的你不知道有沒有去參加,那時候學校的老師有人去參加?就是不關心,所以只有少數的家長及關心運動發展人才到場寧聽,這三位角力年輕教練也是看他們一路努力過來,扎扎實實在馬祖從還是學生一路當成教練,當中在大家都覺得沒有未來的情況下當成老師、教練,他們有人或許在課業上沒有獲得好成績,但另一項多元選擇造就現在的他們,如果沒有教育處及教練的規劃會有他們?
三位年輕教練在回饋馬祖的時候怎麼就沒人關心他們?他們在收留需要幫助的孩子的時候怎麼沒人給他們協助?而不是在網路上質疑他們是不是沒給未來的孩子一個規劃,如果有時間在網路寫這些,還不如多給他們一點支持!不然再有動力的年輕人!都被你寫成無力了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
樓上的,你激動的很偏差喔。原po與回應是在質問那三個教練嗎?
明明是在問教育處有無完整養成計畫、你在扯什麼?
養成計畫跟你護航的那什麼說明會是兩碼子事,OK?
養成計畫會是像我們馬祖培養醫生返鄉服務那種什麼的,不是你說的那麽簡單如學校或社團招生說明會好嗎?
我也想把孩子送去角力隊,也想了解教育處對馬祖子弟角力好手有無完整養成,
你是代表教育處嗎?縣民家長不能問嗎?
你的回應很自相矛盾你知道嗎?你自己就會說陳念琴轉拳擊可能是評估更有發展,而不就是等於承認角力好手比較受限嗎?
所以問教育處是否有能留住人才的完整培育計畫,不行?
教育處自己來回答吧。不是你來模糊焦點搞錯別人在問什麼。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三位年輕教練在回饋馬祖的時候怎麼就沒人關心他們?他們在收留需要幫助的孩子的時候怎麼沒人給他們協助?》???
這不就是要問教育處是否有完整養成計畫的原由嗎?
你自己都說"沒人給過協助"了……
真的不知你一直在替教育處護什麼?
訪客 wrote:
請問你是如何確定陳念琴從角力轉項拳擊是因為角力出路受限?怎麼不是想說是因為拳擊對她的發展會更好?你以為運動隨便兩三下就可以世界冠軍?
讀書就一定會發展可期?那是不是也要請學校公布一下學生的讀書計畫?跟未來的發展是什麼?或許還是有努力的空間,但現在的教練一直都在努力,不是網路上嘴巴說說打打字就可以辦到的,我參加過他們辦的一次角力成果發表會,教練清楚的說明學生規劃的方向,未來可以就讀的學校及未來可以發展的職業,那時候關心角力未來規劃的你不知道有沒有去參加,那時候學校的老師有人去參加?就是不關心,所以只有少數的家長及關心運動發展人才到場寧聽,這三位角力年輕教練也是看他們一路努力過來,扎扎實實在馬祖從還是學生一路當成教練,當中在大家都覺得沒有未來的情況下當成老師、教練,他們有人或許在課業上沒有獲得好成績,但另一項多元選擇造就現在的他們,如果沒有教育處及教練的規劃會有他們?
三位年輕教練在回饋馬祖的時候怎麼就沒人關心他們?他們在收留需要幫助的孩子的時候怎麼沒人給他們協助?而不是在網路上質疑他們是不是沒給未來的孩子一個規劃,如果有時間在網路寫這些,還不如多給他們一點支持!不然再有動力的年輕人!都被你寫成無力了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