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我當然知道港珠澳大橋含有隧道部分
而是在問有想過為何官方定名為「港珠澳大橋」而不是「港珠澳海底隧道」?
按照魏先生的內容
如以我提港珠澳大橋為例
有沒想過為何中共官方不全程蓋海底隧道?
而是
28.525公里長的橋樑、而海底隧道僅占6,648米長?
旗津半島當初的海底隧道總長1600多公尺,約南北竿大橋的一半,當初建這隧道主要是為了給貨櫃車走,隧道兩端均不在市區,對於觀光客、通勤或通學居民而言,隧道並不具吸引力。
而南北竿大橋的定位是什麼?
是醫療,通勤,觀光兼具喔。那就是等於如澎湖大橋一樣,希望成為觀光客可在橋頭拍照的地標。別忘了,馬祖現在是觀光立縣。
遊客在烏煙瘴氣,貨櫃車往來密集的旗津過港隧道前拍照打卡多還是澎湖大橋拍照多?
魏先生在提政見時,請多加參閱一些實質資料,謝謝。
訪客 wrote:
樓上錯了
港珠澳大橋為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維基百科)
有橋也有隧道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天啊,我們可不想重蹈覆轍啊,縣政府決定要造橋,能不能把所有評估資料給我們參考參考.至少要辦幾場公聽會吧.
魏耀乾 wrote:
澎湖跨海大橋1970年完工正式通車,在海風、海水威猛侵蝕下,1983年又得改建,延宕到1996年才完工,這一次的改建花了10億2,800萬元。
金門大橋從2012年開工,至今換了三家承包商,原預計2017年11月完工,但至今年9月,總工程進度才進行25.29%。
施工期間,因海象不佳,工安事件頻傳,已造成多人枉死。
對照高雄旗津過港隧道,1981年5月開工,1984年5月竣工通車。至今30多年從未發生毀損,安全無慮。跨海交通的可靠度,顯然是海底隧道更優於造橋。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建議魏先生
先去研究陳雪生任縣長時有關海底隧道的評估報告內容,研究否決原因。
不然只會造成人心惶惶,尤其是不要輕易把經過中央專業評估,已成定局的計畫案,用外在肉眼看到的簡單數值來隨便推翻否決,不然以後不管誰當選,再跟中央爭取建設,中央都會當是馬祖人在耍著玩。
另,魏先生也可以去研究為什麼現在終於有人得標的選舉橋「淡江大橋」仍採橋而不是海底隧道。
也請所有縣長候選人或民眾在抨擊大橋時,不妨先去縣府拷貝大橋的研究評估報告,再來抨擊,應該會更精準有內涵。
畢竟現在參選的不是隨口就能把官員叫來罵罵罰站的議員,而是要尊重專業與領導專業的縣長,這點相信同樣具有專業牙醫背景的魏先生應當明白為什麼靠一根線一頭綁牙齒,一頭綁門來拔牙和找牙醫拔牙的差別在哪裡。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訪客 wrote:
建議魏先生
先去研究陳雪生任縣長時有關海底隧道的評估報告內容,研究否決原因。
不然只會造成人心惶惶,尤其是不要輕易把經過中央專業評估,已成定局的計畫案,用外在肉眼看到的簡單數值來隨便推翻否決,不然以後不管誰當選,再跟中央爭取建設,中央都會當是馬祖人在耍著玩。
另,魏先生也可以去研究為什麼現在終於有人得標的選舉橋「淡江大橋」仍採橋而不是海底隧道。
也請所有縣長候選人或民眾在抨擊大橋時,不妨先去縣府拷貝大橋的研究評估報告,再來抨擊,應該會更精準有內涵。
畢竟現在參選的不是隨口就能把官員叫來罵罵罰站的議員,而是要尊重專業與領導專業的縣長,這點相信同樣具有專業牙醫背景的魏先生應當明白為什麼靠一根線一頭綁牙齒,一頭綁門來拔牙和找牙醫拔牙的差別在哪裡。
一個縣近百億的建設方案,要縣民一個一個去縣政府拷貝評估報告資料??
縣政府主動公布會不會比較洽當一些??
還是說縣民沒這資格要求公布評估報告資料??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