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回覆站長關於三千噸客輪之淺見 --閱讀人次 : 2218 1:身為東引人,感謝上位人仕積極為東引爭取新客輪,讓我們有機會彌補台馬之星嚴重謬誤之缺憾!
2:三千噸級,真不足以滿足現況,適航率及載客量等勢必不足;
且眼下看來,角色與台馬之星互換機會極高,確有升級之必要;
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卻能滿足現況需求,才是執政能力與執行力的展現!
3:但提高到六七千噸;則營運成本勢必增加許多;(油,水,人事,靠港費用等成本),
且只開後艙門,是否有考慮到東北季風狀況下;船出中柱港的難易度;
(約莫20年前,AP524緊急事件,船頭尾緊急換位,造成三天無法出港)
4:舉債部分個人以為,舉債容易(連江縣零負債),但我們要考慮的應該是"償債能力"
以酒廠微薄的盈餘及些微的地方稅收入,連江縣的償債能力是極差的;只能靠中央補助;
那這樣的狀況下,又勢必造成其他預算的排擠效應,且舉債一次,恐陷入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而債留子孫!我們不該以東引一己之私,而影響到其他三鄉四島!
5:另外,個人有小小建議事項;
島際運輸(東引往返南竿),便民為主;人員可否有劃(床)位機制?
貨物運輸有必要收取高額運費嗎?(比貨輪往返台灣東引還高一倍)
6:預算爭取得來不易,懇請上位長官們,詳規細劃,切莫重導台馬之星覆轍!
7:以上為個人淺見,是可供討論的!
已有 6 位網友鼓勵
回應樓上開版網友,5000噸以上船舶,的確會增加諸如:碼頭碇泊費、曳船費、浮筒費、帶解纜費、給水費、垃圾清潔費等支出,但所增加的費用不如想像那麼高。因為臺馬輪曾經在一次修船後,丈量發現噸為增加為5039噸,超過5000噸,經向前董事長歐陽台生尋問,大約每年增加300多萬元支出。歐陽台生指出,他離職後,兩座港口的軍方托駁船退出,由民間業者承接,費率已不相同,還會再增加支出。但無論如何,臺馬輪因為烏龍修船而增加為5039噸,每年都在支出超過5000噸所增加的費用,而新船為了增加床位,而提升噸位,其正當性不可同日而語。
此外,新船因為增加噸位,而能床位倍增,增加的票收將非常可觀。個人曾經建議台馬票價可以從1000元提高為1200元,提高的時機是委外重新招標時。即使票價未調高,以1000元來計算,床位倍增,客滿情况下,每航次從台灣開往馬祖,增加的票收高達38萬元,還不包括回程(回程比較不容易客滿)。以每月20趟次計算,每月增加780萬元票收,當然,不可能每天都客滿,打個對折,每月增加的票收也高達300多萬元。對於會做生意的人而言,新船增加噸位、增加床位,絕對是一門好生意!
其二,關於舉債的財務問題,請縣府財政局作評估。
第三,關於開艉門,是否在風壓之下不易退出東引中柱港,請縣府主管單位向臺馬輪船長劉喜鴻請教,劉船長在開臺馬輪之前,曾擔任合富輪二副。東引中柱碼頭增加長度,就是他的建議,原本他希門望增加50公尺,後來由於工程多次流標,縮減為40公尺,碼頭延長工程完工後,大幅增加了中柱港靠港和離港的安全性。未來,新船的規劃設計,建議一定要請教經驗豐富的劉喜鴻船長。回顧臺馬之星的規劃設計,劉船長曾表示,業管單位一次都沒有問過他。如今臺馬之星的諸多問題,就不用再多說了。
如果大家有興趣,請參閱「基隆港(含蘇澳港、臺北港)港埠業務費之項目及費率標準表」:
https://kl.twport.com.tw/Upload/C/RelFile/CustomPage/2212/5f83f330-ec54-4e2f-a9ad-dadb3a044aa2.pdf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