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珠螺淨灘前、中、後。拜託,別再丟石頭激淚(曹祥官攝) --閱讀人次 : 3644
更多照片在曹祥官的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063695706
已有 6 位網友鼓勵
我也覺得我的回覆或許有點過於激烈
卻有不妥在此道歉
我個人反對在該地興建運動中心原因如下
1. 海灣提供了一個夏日休憩的地方,變成生硬的水泥館會讓居民離大自然更遠
2. 政府財庫捉襟見肘, 運動中心不用想也知道是注定要賠錢.收費營運導致來客數少更會加重經營的負擔,但免費營運又能撐多久?想想隔壁的珠螺泳池
3. 據內政部統計, 截至104年底, 台北市有271萬人口, 南竿鄉有7153名人口, 其中台北市因有大量外縣市人口移入工作, 實際居住人口更多, 馬祖各島則通常實際居住人口比戶籍人口少. 台北市平均22萬人使用一座運動中心, 而馬祖南竿只有7000人口, 不符效益
4. 促進國民健康是政府責任, 但興建運動中心並不是促進健康的唯一方式. 不如將現有的場館重新裝修, 或將閒置的樓房再利用, 也可從學校教育開始, 每周增加兩堂體育課, 並增加戶外活動的機會. 像東引鄉活動中心內就有數十台跑步機, 也有卓球與按摩椅,個人覺得不錯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
前兩天有好友跟我討論「丟石頭」的破壞及危險,我的淺見如下:
關於藍眼淚(夜光藻及介形蟲)的生物方面的研究我不是專家,往海裡丟石頭是否會造成對他們的傷害或甚至死亡目前也尚不清楚。
我也是攝影愛好者,偶爾也會丟石頭或潑水、撥水去測試刺激藍眼淚發光,但那通常是在遠道而來的客人在外面看不到時,到穩靜的水域(福澳碼頭或珠螺海堤),近距離讓他們看一下介形蟲的藍光。
這種動作少數人偶爾為之我覺得無可厚非。
前天晚上看到大批觀光客在珠螺海灣,幾乎每個人都四下找石頭往海裡頭丟,還有人搬稍大的石塊往海裡砸,這樣的行為讓我覺得已經失去欣賞大自然奇妙景象的原意。
我所謂的破壞不單是指對於夜光藻及介形蟲,而是指撿石頭往海裡丟,對於海岸地形及海底生態的破壞。珠螺海堤本就是外來土石方填起來的,對天然沙灘而言已經是個人工構造物,不宜再將石頭石塊往沙灘或泥灘上堆積。至於危險,夜晚在不熟悉的地形翻找石頭有可能會被蟲蛇咬傷,下方有人時也可能會丟到別人,甚至自己也有跌倒或落海的可能。
這種行為不應該被鼓勵,我自己也要檢討不再作錯誤的示範。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只要你決心去一個地方,所有人都會在路上幫助你。
「800年來,荷蘭以治水工程聞名世界,面對極端氣候, 他們也開始改變『人定勝天』的思惟。 新的國家目標是成為氣候不侵、大水不侵的國度, 更將過去填海造陸的水利策略改為『與水共生』, 創造了新的環境商機。」
(以上文字摘自《遠見雜誌》)
全國有3分之2土地面積低於海平面的荷蘭,是世界上水利工程技術頂尖的國家,已經觀念翻轉,不再填海造陸。
馬祖海岸水泥化的情形也頗嚴重。很多人說起25年前的山隴澳口可以戲水撿螺,現在是水泥停車場。好多人記憶中福澳運動場的位置是一片無垠的沙灘潮間帶,現在去那裏玩沙挖蛤?馬港(馬祖村)后澳(現在的后澳水庫)十幾年還是滿滿細沙的灣澳,當時以為海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裝個一袋、兩車,不損九牛一毛,如今呢?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只要你決心去一個地方,所有人都會在路上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