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續修連江縣志《政事志》記載:民國38年9月1日國軍進駐,成立馬祖指揮部,次年設馬祖區公所於山隴,轄南、北竿兩鄉。同年12月15日,改設馬祖行政公署,下轄南竿、北竿、白肯、東湧、西洋、浮鷹、四礵、岱山等八個區公所。42年7月,西洋、浮鷹、四礵、岱山相繼陷共。同年8月15日,馬祖行政公署改制為閩東北行署,先設連江縣政府於南竿、長樂縣政府於白犬, 43年3月,再設羅源縣政府於東引。次年7月1日,閩東北行署再改制福建省第一督察專員公署,仍轄三縣。45年7月16日,馬祖地區實施戰地政務,撤銷福建省第一督察專員公署以及長樂、羅源兩縣政府,所屬各島劃歸連江縣政府管轄。
從民國38年至45年間,地方官署名稱和轄區多次變更,最後因實施軍管而成立的「連江縣政府」,也是權宜措施,這項權宜措施理應在軍管解除後,進行檢討,但拖延至今,造成本縣諸多困擾。例如,當我們引用《連江縣志》時,須註明「馬祖的《連江縣志》」,否則系指大陸的《連江縣志》,如果有一天,我們正名「馬祖縣」,就不會有這種困擾了。
戰地政務終止以來,本人多次推動「馬祖正名」,均未竟全功。明年一月即將舉行總統副總統及立委選舉,是「馬祖正名」公投的適當時機,年底前,本人會再一次完成連署,向連江縣政府民政局提出「連江縣更名馬祖縣」連署書,要求併入總統副總統及立委選舉,舉行全民公投,讓馬祖全民決定自己的縣名。如果德龍兄的戶籍設在馬祖,期待您加入「連署發起人」行列,若非設籍馬祖,請您精神支持,幫忙拉票!
已有 15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回應樓上網友,台灣有史以來各縣、市與鄉鎮的行政名稱變更,乃常見之事,從未聽說更名的花費「可能是縣政府無法應付的金額」,或因需要更改門牌和身分證等經費太高、太麻煩,而望之卻步。從早年的吳鳳鄉正名阿里山鄉,南竿鄉經澤村改回福沃村,不久前的連江縣公路監理所更名台北市區監理所連江監理站,到最近的台北縣更名新北市、桃園縣更名桃園市、中壢市更名桃園市中壢區,八德鄉升級八德市再更名桃園市八德區等等,不勝枚舉。
至於身分證、證照等,可以等到需要換證時再更新。但如果本縣通過正名公投,相信很多自認為是馬祖人而非連江人的本縣民眾,會迫不及待,主動前往戶政事務所更換身分證。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台北縣升級改名為新北市,其費用當是「連江縣」正名為『馬祖縣』的N倍吧!
幾點請教:
*對岸福建,甚至中央的態度如何?
*對岸的態度,影響力多大?
*會降低福建省各縣、市、區和我方的交流熱度否?
*正名一定要經過「公投」作業?
*可否由縣長依民意,發佈行政命令,正名之?
* “ 民意取得”, 馬祖四鄉五島不大,戶數不多,且正名非「敏感」議題,
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透過鄰、村、鄉行政組織,利用編制內人力,逐戶詢問,住戶自由表達之。
*備妥正名說帖,說服中央權責部會,撥下預算 (馬祖自籌財源,稅收皆少)。
有些事早做比晚做好!
有些事無關能力,卻是考驗主政者的魄力、遠見!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新浪福建采访台湾马祖县副县长陈敬忠-新浪福建 2013年9月29日11:51
马祖县长杨绥生:马祖要做福建“后花园”-台海网 2014/3/12 6:56:04
馬祖縣長劉增應率團抵福州「鬧元宵」-北京新浪網 (2015-03-01 21:19)
這是最近兩三年大陸媒體發布的新聞,大陸媒體不如台灣自由,這就是大陸官方對馬祖縣名的態度。因為正牌的連江縣是他們的連江縣,不是馬祖的連江縣,所以早已直呼我們為馬祖縣。
至於更名的經費,根本不必中央補助,因為花費不如想像的龐大。例如個人身分證的更新,原身分證仍可有效使用,等到換證時再更新即可。至於政府公文都已電子化,更名更在「彈指之間」。
最後,從博弈公投的廣告效益來說,馬祖正名公投也可達到類似的成果。所以舉行馬祖正名公投,是馬祖觀光立縣的「行銷」方案之一,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已有 6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請放心,馬祖正名無關門牌更換:
照片出處:
http://jiki.com.tw/main2/a11/View.asp?No=27587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2009年在本站張貼的連署書,今年仍然可一字不改,讓有意願參加連署的民眾使用:
馬祖正名公投連署書
2009年公投失敗的原因,是連江縣政府未成立公投審查委員會,因此不接受連署舉行公投。拜前縣長楊綏生2012年推動博弈公投之賜,連江縣政府終於成立公投審查委員會,可接受民眾的連署舉行公投了。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