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淺談馬報要否走入歷史? --閱讀人次 : 2382 前言:是馬報很爛?或以偏蓋全?
日前有愛鄉人在馬資網討論:『馬祖日報何時走入歷史阿!』內容道出馬祖日報只會報導賣菜、賣魚新聞嗎?不然就是報導哪裡道路旁又種花或種樹••••這種聲音代表著馬報沒有作為,期盼早日走入歷史!
類似這般批判與期盼,長久以來已是屢見不鮮,重複上演。
一:驗前頭
馬祖日報創刊至今已有六十多年,早年馬祖是戰地戒嚴時期,馬祖日報被軍方操縱變成『馬屁報』,筆者在此不做最贅述。
二十多年前馬祖解嚴了,報社由連江縣政府接管,並派任吳依水先生擔任社長。當時吳社長要把『馬屁報』改頭換面, 就設法與讀者站在一起,開辟了『民意論壇』這個區塊,供鄉親意見傳到政府耳際,使政府參考。
斯時筆者為了馬祖交通需要改善,曾寫一篇『你聾我膿到幾時』?在馬報論壇討論民苦民怨, 那時馬祖日報敢於開放這種尺度,已有『海納百川』之胸襟, 算是非常開明了,如今廢除『民意論壇』是利?是弊?
二:驗前身
另外;吳社長曾 率領員工,將馬祖戰地戒嚴時期人、事、景、物,以電子版存檔於報社中留下了馬祖珍貴史蹟,這些做為,算不算『做為』?
前幾年邱新福先生接撰南、北竿鄉志,有部份資料,是由馬報檔案庫提供,去年劉家國站長續撰連江縣志亦同,由此可見馬報的『東西』算不算資源?還可回收再利用?
時代潮流會翻滾,馬報也變過;早年從撿鉛字排版及自行印刷,到現在電腦編排後委外印刷,由黑白版畫面變成彩色電子版,是否跟上時代?有否長進?
三:驗現身
在民國九十多年,宋志富先生接任社長,在民意會監督下,即瘦身裁員,為替政府節省許多人事費用,目前只剩幾個員工上工,會不會太多?
因裁員人手變少,馬報只好轉個頭路再奔前程,把以前是官方『傳聲筒』,改裝成『馬上處理』的『警報筒 』,記者們隨時 都要充當縣民的『傳令兵』,去督促政府官員助民解決困難,馬報的出路,已為民眾舖設一條『利民管道』,是否贏得一些掌聲?
去年馬報的記者、編輯共有三人另謀高就之後,馬報新兵上陣,目前成績不如人意,愛鄉人指成績太差,馬報卻說:『採訪人力列入新年補實及3月地方特考分發。』馬報這樣說法是否是『試玉要燒三日滿,辦材需待七月期』儕輩是否認同?筆者是否苛責?
四:救亡圖存
看到愛鄉的人在問:『馬祖日報何時走入歷史阿!』,筆者為此略驗馬報的成績單,分數約有七十多分?不必開除也就是不需走入歷史?
如果馬祖日報不需走入歷史,馬報應當圖存?讀者諸君可願為馬報救亡?
馬報敬覆愛鄉者:『報紙型態走向社區報,也是地方性報業趨勢,取材以貼近大眾生活脈動。』馬報既然這樣說,可曾在地方上各行各業中招攬一批『通訊義工』也就是『新聞情報員』有否必要?馬資網只有劉家國一個站長兩個副站長,他的新聞來源是否是靠『新聞情報員』才有新聞?
馬祖有許多學經歷豐富已退休公務員,諸如陳儀宇、陳金官、劉宏文、王花俤、林金炎等••••他們現在都是天天禮拜天,他們天天坐以待幣喔,馬報是否闢個『生活專欄』?讓他們傳授人生經驗可以嗎?
五:結語
今日馬報比如馬!君指此馬無能馬,鞭馬是為不躍為?策馬方向莫偏差?
馬報是公眾資產?馬報願接受公眾監督時,讀者諸君是否能夠扶助馬報一把呢?
筆者學識淺薄,在此野人獻曝,尚請諸君斧正是幸 。
20150122張德貴寫於馬祖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