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維基百科:「龐氏騙局」稱謂源自美國一名義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他於1919年開始策劃一個陰謀,成立一空殼公司騙人向這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後龐氏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於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氏成功地在七個月內吸引了三萬名投資者,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被戳破。
龐式騙局用不同面貌出現,一樣能騙到錢,台灣最有名的就是鴻源案,吸金千億,負責人沈長聲被起訴後,很多投資人仍然不相信這是騙局,而且還聚眾支持沈長聲,由此可見,馬祖這波圓夢贏家的投資人,仍有人深信"檢調問清楚以後就沒事了","錢可以拿得回來",就不足為奇了...
龐式騙局歷經一百年,照樣有效,因為抓住了人性的"貪婪",持續無往不利!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在我高中剛畢業一、兩年,約二十歲時,就曾碰過我的台灣高中同學,向我大力推薦類似的「老鼠會」組織。
記得當時,我只向那高中的死黨同學表示:如果所有人都不事生產,只要在桌上玩玩「金錢加減法」的數字遊戲,就可以衣食無虞,那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基本所需將從何而來、誰來從事基礎建設及提供生產勞力。
我那高中的「死黨同學」,明擺著知道自己的不切實際的想法無法將我說服打動,還找了個類似「車手」的年輕小夥子,以不太通的邏輯同我遊說。
那《類似車手的年輕小夥子》說:「如果所有人都在玩這個遊戲,那表示我們做的很成功」;我當時心想:「如果所有人都在玩這個遊戲,那表示人類正走向滅絕的道路。」
「高風險住在高利潤的隔壁!」
這些玩圓夢贏家的吸金者及參與圓夢投資的鄉親,真的是只有聰明,沒有智慧,比當時二十歲的我還笨。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