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從另一個角度看馬祖的營造、建築業 --閱讀人次 : 3497 在戰地政務時期,地區的工程多由軍方的兵工協建;戰地政務解除之後,地區的民間營造業者漸次出現。
《建築業》創造了地區鉅大的經濟動能,除了與營建業本身直接相關的磚、砂、水泥等建材業者之外,海運(貨運)、陸運、空運(工程人員的交通往返)的業者也間接受惠。
由於營建經費的挹注,某種程度上也帶動了馬祖地區經濟的活絡。除了成就許多地區早年從事營建工程的鄉親逐漸發跡,甚至後期還帶動了《台灣新移民》移民馬祖的風潮 。
《建築業》也為民宿、租屋、餐飲的業者帶來了消費人潮。龐大的營造工程施工人員,有工程可做,孩子的學費才有著落,家人的基本經濟生活才得以維持。
(中央社記者李淑華台北11日電)副總統蕭萬長今天接見建築業代表時指出,建築業是經濟的火車頭,建築業的興衰與經濟榮枯息息相關;政府與業者應攜手創造建築業的良好環境,讓建築業朝長遠目標前進。
…………(略)
蕭副總統表示,一個國家如果享有高度經濟發展,通常也有著興盛的建築業,因為建築業是經濟的火車頭,帶動了眾多週邊產業的發展與進步,創造需求、提高就業率。
建築業是經濟火車頭
一般人將房地產業喻為「火車頭工業」,房市景氣好會連帶刺激鋼鐵、水泥、家具、裝潢等行業欣欣向榮,房市低迷,相關行業跟著垂頭喪氣。
…………(略)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營造工程量約是一兆台幣,其中,公共工程與民間工程各半。不過,自近幾年來,民間建築業不景氣,營造工程量大幅縮減,跟高峰時期相比,工程量不到一半,只好靠政府公共工程在撐…………(略)
為挽救低迷的房市,蔡家福提出建議,「首先,政府可將土地價值換算成建築容積給業者,在同一都市計畫中開發使用,如此,政府取得土地所有權進行管制,…………(略)
「政府也應鼓勵業者捐贈公共設施預定地給地方政府,將價值換算成建築容積,並使用在同一都市計畫、所申請的新建照內,增加面積。」蔡家福說。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我們家在馬祖有一間祖屋,是一棟閩東式建築、鐵皮屋與二層水泥平房的綜合體。
由於鐵皮倉庫的部份與鄰居的持有地重疊,因此,這兩年鄰居也在和我們洽商,是否可以,將閩東建築保留、拆除鐵皮倉庫與舊二層水泥平房的方式與他們的現有地合併重建。
啊!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我想要蓋合法、有權狀的房子,建蔽率、容積率等該如何認定?馬祖這方面的都計相關法規該如何查詢及諮詢。
又,如果我們老家方圓五十公尺,都只有人行及摩托車車行道路,由於面臨的巷寬等問題,是否建蔽率、容積率都將因此縮小。
還有,別說消防車了,我那在村中半山聚落的老家,舉目四望,沒有一條可供四輪小車行駛的道路。
消防車無法到達的地點,會否只能被核准蓋二樓的建物?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真要感謝網友的關心,其實,我那馬祖的老家,土地仍在父輩的名下,如果真要改建,少說還要有個十年八載,甚至可以等到「地老天荒」。
只是,我逐漸能夠理會到,為什麼許多鄉親都放棄了興建合法住宅,轉而選擇興建「不規範住宅」;我也相信,他們在規劃的初始,都曾經試著朝興建「合法住宅」的方向努力,只是最後都選擇了放棄。
俗話說:「有頭髮誰想當禿頭!」(好像有點對不起“禿禿”的說)。我並不是讚成或著是支持興建「違建」,但這就好像是政府「打房」一樣,某種程度上,還是要盡量不要傷及「以改善居住品質為目的」的鄉親。
至於「是不是無奈的選擇」,可以去問問那些,馬祖點得出名字的,前十大「暫時不在位」的黨政要員,問問看他們選擇「暫時不在位」期間,興建「不規範住宅」的心路歷程!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