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商業經濟效應再重要?也不應重於對「媽祖」的虔誠信仰。 --閱讀人次 : 3348 一句未經「深入查證」抹去了、所有參與「媽祖祭典活動」的辛勞鄉親!一則說明啟示、難道就能撫平造成「馬港天后宮廟委會」之困擾?一聲致歉與辛苦了、又代表了什麼?如果是政府補助舉辦的「媽祖祭典活動」,就有檢討的必要性與空間?社會團體自行籌措的經費,就不要必去檢討了?
筆者以為在刮別人鬍子以前,是否應該要將自己的鬍子先刮乾淨?別刮傷了別人後、再說聲抱歉,就能夠粉飾太平、不受挫折與打擊!筆者相信全程參與「媽祖祭典活動」的義工及信徒們,看了這篇的報導,心中的挫折與打擊肯定不小。而且前後不一的「報導與主張」真讓人不知、該如何相信,身為媒體人自身的言論公正性在那裡?
信仰是種寄託,是份心靈上的依賴。如果把信仰活動與經濟商業效應畫上等號,那信仰存在的「意義 / 目的」將備受質疑,畢竟信仰是無價的、是不能用經濟商業效應,來衡量是否有存在的意義。然而站長卻在此大肆的質疑說:「歷史更悠久的媽祖祭典活動,多年來,已經師疲兵乏,最後變成「為活動而活動」,淪為「演給自己人看」又說「現在是不是到了該要「檢討」的時候?」
「媽祖祭典活動」是信眾們對信仰的一份虔誠及敬重,該活動如果能帶動地區的周邊經濟商業效應,人人樂觀其成,如果說無法吸引各界信眾共襄盛舉,也不應該冷嘲熱諷,質疑該活動存在之必要性。更不應該用「我們又辦了一場「自我感覺良好」的觀光活動」這樣的字眼,來評擊虔誠的信眾們。經濟商業效應固然重要,但對「天上聖母 – 媽祖娘娘」的虔誠信仰應更為重要。
已有 12 位網友鼓勵
阿保網友說的有道理....
各村媽祖誕辰要回歸各廟自籌經費舉辦....
反正再怎樣也比不上台中大甲和湄洲島...
當成馬祖人各自辦村內慶典活動就夠了.....
要不要想辦法把人潮帶進馬祖來.....
尊重各自宮廟的決定.....
現在民間社團不應該再像以往獅子大開口....
再說人民的納稅錢,本來就不能經常性的厚此薄彼.....
當然,如果政府將大筆經費投入升天祭或花蛤節之類活動....
那就要看見所謂的人潮與{觀光效益}才對....
阿保 wrote:
媽祖誕辰本來就是縣內的信仰活動不是嗎?
他定調的本質跟10月媽祖升天祭的對外觀光性質的宗教節慶活動
應該是區隔開來的目的性
試想 媽祖誕辰全台各宮廟都在慶祝 觀光價值點要怎麼突出都有困難吧
媽祖升天祭 媽祖在馬祖的石棺就算神話故事 也應該只有馬祖才有賣點
所以當然要區隔
縣內島上的祭祀活動就單純化
對外的觀光行銷就是行銷活動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首先聲明,我是一個接近「無神論」的「不可知論」者,我相信提倡物競天擇的達爾文,人是單細胞動物演化而來,不是神明創造的,神明也無法護佑每一個人。雖然如此,我尊重多元社會的所有宗教信仰,包括媽祖信仰。
本人日前的發言,原本聚焦於「辦理媽祖祭典活動須檢討經濟效益」,但卻被轉化成為「對於媽祖信仰的不敬」及「打擊義工和信徒的士氣」,因此失去了理性討論的空間,令人遺憾。
本人日前向所有參加活動的義工致歉,並不代表本人的立論謬誤,而是所有無私付出的義工,是馬祖社會的珍貴資產,如果他們因為本人的言論而感覺受到傷害,本人深感惶恐,願意向他們道歉。
但本人認為,只要這場活動與政府的經費有任何對價關係,就不屬廟宇和信徒的私事,而是得受公評的公眾事務。畢竟50萬元「委辦費」,不是一筆小數目,也是納稅人的血汗錢。
昨天,欣見楊縣長親自主持年底媽祖昇天祭的檢討及籌備會議,我們相信,任何公共事務,有批評、有檢討,才有進步。「擴大舉行媽祖祭典活動」是馬祖拓展觀光的選項之一,是可以被檢驗的公共議題,我們期待更多的理性論述,讓馬祖發展觀光,走得更穩健,更踏實。
已有 12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喔呵呵:
來看看標題
[觀光效益不彰的媽祖祭典活動,還要再「盛大舉辦」下去嗎?]
這個我相信懂中文的人都看的出來
是個反問法
答案就在問題的背面
這個標題不但看起來不鼓勵這個活動
還帶點冷潮熱諷
現在才在說別人討論偏移了重點?
回應樓上喔呵呵網友,如果您看得懂標題的意思,就應該也看得懂本人並不反對繼續舉辦媽祖祭典活動,而是反對在觀光效益不彰的情況下,由政府出資繼續「盛大」舉辦下去。如果廟方不需政府經費而能繼續「盛大」舉辦,外人沒有任何反對的立場。
任何宗教活動出自於自發性,例如每年各村澳的「擺暝」活動,我們都樂見地方的傳統民俗信仰繼續傳承下去,政府不補助,這些活動也不會消失。但從民國95年開始的「媽祖在馬祖」祭典活動,設定的目標是拓展觀光,由政府出資協辦或委辦,已經連續舉行六年,成果如何,該不該繼續花費政府預算,是可受公評的。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2011-05-01 馬祖日報社論
媽祖文化觀光季 需要持續注入新故事
建國100年媽祖文化觀光節,已經圓滿落幕。這幾年在政府及民間的大力推動之下,媽祖文化節形象漸漸地深植於民眾的心裡,對地方觀光發展也有帶動的作用。不過持平而論,無論就媽祖遶境的陣頭規模或祭拜儀式場面,都難以與台灣或大陸相比,如何讓「媽祖在馬祖」成為觀光客前進馬祖的號召,甚至只要提及媽祖就會想到馬祖,還有賴政府與民間源源不絕,激盪出更好的創意。
今年的媽祖文化觀光季配合建國百年活動,規模聲勢依然不減,但是受到交通及台灣有更大規模的媽祖遶境活動等因素的影響,馬祖的媽祖文化觀光季對振興觀光的期待,似乎效益並不顯著。
媽祖文化節已經舉辦了七年,相關活動也已經發展成熟,應該要仔細思考,媽祖文化節的活動該如何永續發展,除了經濟利益外,馬祖媽祖文化節是否能夠發展得有如日本櫻花祭一般,成為代表馬祖的文化慶典吸引觀光客,或者只是成為行禮如儀的一般活動,不求新也不求變?
經過多年的嘗試與經營,如果因為效益不佳的理由而將媽祖文化節停掉,是相當可惜的。因此,主辦單位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遊客到馬祖的意願,讓遊客除了第一次的新鮮感外,更要感覺到每一次的到來都有不一樣的新奇感受。讓同樣的媽祖文化節,可以擁有著不同的豐富樣貌,例如用每年不同的媽祖文化節主題,訴說不同的故事來引發大眾的共鳴。
節慶活動對地方文化觀光產業的行銷是十分有幫助的。以大甲為例,每年舉行的媽祖文化節,媽祖遶境活絡了周邊產業,如社區民宿、餐飲、休閒和文化活動等,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地方文化產業,把遊客留在當地社區、體驗在地生活,除了發展地方上的無煙囪工業,也帶動地方經濟的繁榮。
建構一個地方品牌並不容易,一般產品是固定不變,行銷地方特色卻是非常活化的。如何讓「媽祖在馬祖」成功的成為一種精緻又富有文化意涵的產品,轉化成豐富有趣的文化活動,必須具有多元的創意及思考角度,工程之浩大,不難想見。經過數年的努力後,從政府到民間都必須有學而後知不足的謙虛心態,不斷地發掘新的創意,讓馬祖媽祖文化節透過新的組織脈絡與行銷網絡,創造地方更好的觀光效益,達到刺激消費產值與持續提升地方產業的發展。
已有 0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