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連江快輪踏出錯誤的第一步
馬祖通訊 發表時間:2002-07-20
●連江快輪開航之初,一群東引漁民曾搭乘該船赴台。當天海面風浪約六、七級,照理對這批久經大風大浪的漁民來說,應不成問題。但事後消息傳出,當天除了一、兩位漁民外,竟全部被擺平。連江快輪最後導致停航的命運,似乎早成定局。
連江快輪投資金額超過金門快輪一倍以上,但由於台灣海峽風浪險惡,當初決定購買這型雙體快輪,從事後的角度來看,應屬「錯誤的決策」。如果以八千萬元購進大型客貨兩用輪,或許更有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
以上是馬祖通訊九年前的一則報導,實際上,這艘船我搭過兩次,一次是南竿開往東引,一次是南竿開往淡水。尤其是第二次,是終生難忘的暈船痛苦經驗。
或許這艘雙體的連江快輪太小了,那麼,海洋拉拉號夠大了吧?結果海洋拉拉號也不適航台灣海峽(直航廈門遇風浪 海洋拉拉號折返),甚至引起投資官司。或許這艘三體快輪能夠適應台灣海峽的風浪,但Austal船舶公司表示不可能開來台灣海峽試航,那麼,誰能保證這艘船沒有問題呢?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連江快輪是30餘公尺長的小型雙體快輪,是為靜滯水域設計的高速快輪,而海洋拉拉號屬中型的雙體快輪,長度60餘公尺,航行限制亦在浪高2.5公尺(約六級浪)以內,故此二型船在海況欠佳的台灣海峽航行天數都極度受限(約在70%以內),行使日本輕津海峽的大型穿浪型雙體快輪Natchan Rera及Natchan world,耐浪性能較前二者佳,約可航行8級浪以內海況,在台灣海峽可航行天數可達約80%(與目前台馬輪相近),而三體快輪與前三者屬性不同,此型船又稱纖細穩定化單體船,在5公尺浪高佔全年5%的台灣海峽,可航行天數達95%,拿三體快輪與連江快輪及海洋拉拉號比較,好像是拿香蕉、芭樂(都是水果)跟蘋果比,毫無意義。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