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此一時,彼一時』。『少譴責,多寬待』。 --閱讀人次 : 2901 最近我們馬祖常常在討論「陸客」搭「台馬輪」遊台灣事情,似乎有發生許許多多不好的事,然而,掀起民眾這樣的大聲抱怨,公務部門也未曾出面說明,感到「消費者」權益似乎有所受損。
前一陣子有一位「長輩」曾跟我提起這件事情,他說:「民國67年我們國家剛開放國人出國旅遊時,當時,我們的國民到了別人國家時,所表現出來的氣質、水準、態度、、等等,也讓外國人感到失望。」然而,過了30年後,我們卻用外國人的「失望」去對待來我們國家「消費」的旅客,他認為「陸客」的生活水準也許未達到我們的標準,但我們也不應該將「陸客」過於責怪,甚至造成過分的「人身攻擊」場面,畢竟我們也曾經被人取笑過,不是嗎?
其實我覺得『旅遊者』其實是沒有錯的,「消費者」付了旅遊費用後,剩下的要靠「旅行業者」去協助完成這項「旅遊」使命才對。在我國針對『旅行社』要求很高,任何一個團體要出團前都需要做「說明會」,要讓每一位「旅客」都能了解旅遊行程的每一個環節,當然也包含:搭機時間、搭船注意事項、等等。至於怕旅客有忘記事項時,應該由隨團導遊、領隊隨時提醒旅客,這樣才能達到旅遊更為完善。
終歸一句話:「兩岸旅行社及隨團工作人員、導遊、領隊、、等等,需要再加強您們的專業服務知識。」別只顧賺錢而忽略了「原有的消費群」他們的權利。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