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豈容百年古廟成灰燼? --閱讀人次 : 9258 為什麼要拆已經百年歷史的天后宮,令人費思?
目前天后宮沒有發生倒塌之慮亦非頹圮?何以輕言拆掉重建?
若因為馬祖各島都在蓋新廟,所以不跟進鐵板人沒面子?
若因為要創造歷史,所以必須摧毀歷史?否則認為是人生憾事?
若因為憂心下一代子孫無力承擔,所以必須拆除重建?
這樣的理由缺乏正當性,更悖逆社會正義與期待!
今天鐵板人是怎麼了?何其有幸先民留下一座百年天后宮?為什麼非要拆掉重建?造成失和,干無價值?東南沿海地區有這樣的歷史古廟?真的不多了!放眼世界都在保護、維護歷史古蹟、文化資產,那怕是一塊磚瓦、一道牆;如是觀,那麼鐵板社區總體營造需要檢討,因為實現記憶顯得如此困難。
根據問卷調查,鐵板60%的村民贊同拆除重建,但有沒有權利將百年天后宮拆掉?因為那是鐵板人共同財產!更有40%的村民同意原樣修建;雖然透過了問卷調查,所反映出的民調差距請不要忽視,更由衷祈望大家好好思考!不可強度關山!以少數服從多數,置入式霸氣作風之態,認為理所當然,那只更顯得粗糙而已。在關鍵40%與60%偏見問題未能解決及推動募款,更是充滿錯誤的觀念與做法,不僅無法有效執行,還可能造成內耗產生失和;諸位當樂見?
已有 25 位網友鼓勵
千萬不要為了想改變而改變~~珍貴的文化財產就在眼前,多餘的修補會不會變成傷害?~破壞了原本的味道? 何況是重建!!如果不是危樓不要破壞歷史建築....有經費不是拿來大改特改 而是想辦法保存 才能把鐵板的特色維持住.今年元宵還特地跑去看 很有感覺~~雖然廟宇不大 但是特別可以感受到村民的凝聚力----
有一年暑假 遇見一個觀光客 他說:你們村莊的廟 彩繪顏色不是很道地耶 是不是啊?? 還有旁邊烽火山牆跟別的不太一樣啊?? 對於廟的歷史 是不太了解~~不過知道它是經過整修的......整修之後--就變了 內行的會提出疑問.....外行的看看走走~~
中國大陸為了{圓明園遺址}是否修復跟重建 還在爭論不休,我們卻要破壞歷史建築~~為了什麼?
千萬要三思~這不是%之幾的人贊成或反對的問題~~我認為文化局及 觀光局應該要重視這些問題...以後子孫要看到馬祖還剩下些什麼??觀光客來看馬祖什麼文化!!是一個富有人文歷史的廟宇....還是一個又大又新的廟宇?
已有 11 位網友鼓勵
以前的鐵板是南竿的政經地點所在,隨著政府遷出以及地區國軍減少,鐵板越來越蕭條,幸好在地方觀光發展的推動下才得以附近觀光景點取勝,維持地方的特色。
如今,在世界各地,不論是任何以觀光發展為主的國家,甚至是都市,都在大量維持保存地方古蹟,已成為他們的觀光特色。然而,在這個的同時,竟然還有"有心人士"要拆除鐵板天后宮,還在廟宇裡面召開村民大會說要表決通過拆廟的提案,講穿了根本是"有心人士"拿了萬把塊出來請大家吃飯,吃了飯的,要拆廟你們就不要在囉唆了,為了一餐飯可以矇蔽良心。我實在不能理解其動機以及觀點!!
鐵板的天后宮以及上面的三君子廟甚至是旁邊的神榕,都是多少歷史痕跡的寫照!? 又是多少馬祖的子弟成長的回憶!? 難道就這樣硬生生的讓怪手無情的摧毀嗎!? 錯誤的決策真是令人害怕!!
重建廟宇的必要性在哪?! 因為馬港天后宮曾經重建過嗎?? 馬港天后宮是因為當年是由國軍的阿兵哥所建成,並非由馬祖當地的居民所建,對於信仰中心的深根性來說並不是那麼具有本土性,所以才要重建。反觀鐵板天后宮,老一輩的都知道,不管是建材或是雕功,都是由大陸引進並出自大陸師父的手筆,當初建廟之時都是由地方人士募捐而成,其年紀以及本土性對於鐵板子弟來說是多麼深根人心,為什麼還要拆除呢?!
天后宮下方的大王宮,雖然是比較舊些,但是僅少數人知道,那是馬祖最早的歷史文化所在,大王宮門口下方有一塊石碑,上面的文字顯示早在元朝時期馬祖就有人居住甚至還願意出資建廟,這對於地方來說是多麼珍貴的歷史古蹟,卻還是要拆除它~
若是說拆除廟宇是為了發展或是突顯地方的地區文化以推動地方觀光事業,就拿廟宇事情來說,近幾年的"排瞑",由於鐵板地區人手不足,已經由以前的初13.14.15,改由只繞境初18了,而且陣容也明顯縮減很多,說穿了,品質也差很多,不要說"孩央"的數量減少了,表演性幾乎都變成了展示性,舞獅隊伍也是隨便耍耍,甚至是獨樹一格的"鐵板鼓板"都敲的實在是二二六六...甚至曾經還教過別村的鼓板,自己村莊的鼓板卻不會敲,本末倒置。
與其拆廟花費鉅資,不如好好徹底檢討地方文化的流失,保存這些真正有歷史價值的東西,若是要裝修,那還可以請一流師父來恢復廟宇的外貌即可,內部架構實在沒有變動的必要性。
最後,希望鐵板的居民可以好好想想這個議題,廟宇建的再新,再冠冕堂皇又如何!? 給人看嗎?? 要新廟到處都是,但是這種古蹟卻不是一時間可以造就出來的。老一輩交給我們的歷史古蹟以及文化不斷的在流失,多花些心思在歷史文化以及歷史精神的保值上吧!! 不要廟宇重建的漂漂亮亮,每年每逢"排瞑"這種廟宇重大節日,就連隊伍都顯得殘破不堪、零零散散...... 這不正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嘛 !? 拆除百年古蹟的廟宇實在事關重大,廟宇就是地方人民的信仰中心以及象徵,請大家務必好好的思量一番。小弟不才,若是上文有錯誤之處還請糾正,必虛心受教,謝謝。
已有 7 位網友鼓勵
王木喜(1910-1983)
民國前1(1910)年出生於福建長樂縣潭頭鎮,於民國38(1949)年離開大陸抵達南竿,先居住牛角,後遷居山隴,一生從事建築藝術等相關工作及承包各項工程。
王氏在大陸時期,自幼學習建築與美工等傳統技藝,並與其胞弟王木金兩人在福建長樂從事泥作工作,其胞弟王木金與其長子王忠義,至今仍然從事石材、石雕、建廟及古建築修復等各項藝術工作,經常出入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南洋各國承攬生意,建築出許多具有中國傳統式樣之廟宇及歷史人物雕塑。
至今馬祖地區蓋廟工藝仍首推王木喜先生,例如牛峰境陳將軍廟、山隴白馬尊王廟及金板境天后宮與馬祖港媽祖舊廟等都出自其巧手。王氏除蓋廟之外,舉凡閩東墓園及浮雕、閩東民宅、出水口泥作、灶的建造和彩繪,生花妙筆,無不精通。王氏在馬祖其發展技能有限,實受地區經濟能力及幅員有限影響,導至王氏一生無法發揮長才,但卻培育出長子王人生教授,成為國內籃壇知名的國際裁判。王氏留給馬祖三座知名的經典閩東傳統廟宇,實為地區無價的文化資產和歷史建築,其平凡樸實的一生,終卒於民國72(1983)年,享年73歲。 (摘錄自馬祖美術史)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現今世界上有媽祖廟4000多座,分佈在美國、日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等20多個國家。
在台、港、澳地區,信仰媽祖的人非常普遍,臺灣省約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媽祖,媽祖信徒也超過1000萬人,每逢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在全台各地.大大小小的媽祖廟都會在此時舉行廟會慶典活動,馬祖也不例外。
去年是首次舉辦"媽祖在馬祖媽祖升天祭"系列活動;主要活動項目包括"媽祖信仰與馬祖"學術研討會、園游會及民俗表演、祈福平安晚會等。
不知鐵板天后宮廟管會2008能否接辦媽祖在馬祖媽祖升天祭活動,辦理媽祖民俗文化研習營.媽祖產業發展座談會.媽祖宴創意料理等等.讓馬祖宗教觀光走向正面。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金板境天后宮是百年的歷史建物又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基地
真心的希望不要迫切的拆除原地重建
如果有經費也可以在別處蓋新廟
而目前的天后宮能夠作保存不致頹圮及安全性即可
曾經在宜蘭二結王公廟也是面臨重建的問題
千人移廟 史無前例
民國七十五年,香火鼎盛的王公廟每遇假日,空間即顯侷促,加上屋頂長年漏水,廟方遂起拆舊廟、建新廟的念頭。當時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各地的傳統廟宇往往被粗暴地拆除廢棄,替之以又大又新的鋼筋水泥建築。
然而,決一連串的討論與溝通後,二結人做了不同的選擇,決定將舊廟平移保存,並於原廟址重建一座有特色的新廟。於是在民國八十六年,舊廟建築的平移工程以『千人移廟』為序曲,共平移九十公尺再轉向一百八十度,耗時約四個月。「千人移廟」是史無前例的創舉,移廟代表著二結人對傳統的尊重,也開啟傳統建築保存的新頁。
為保存王公廟埕、二棵大榕樹、古渡頭、古道、古圳、古街,當王公廟計畫要「拆舊廟、建新廟」時,大二結的人們凝聚了濃厚的社區意識,發起「保護舊廟」大型社區運動。西元1997年9月28日集結了眾多信眾,舉行一場「千人移廟」的歷史壯舉。如今將舊廟做為二結庄生活文化館之用,為宜蘭縣特有的文化廟宇與文化社區的二結庄。
重修增建 成就舊廟
宜蘭地區颱風肆虐,在多次的風災侵襲下王公廟廟體多有損壞,是而在民國于十八年展開建築體全面修護計畫。除了重作屋頂的泥水瓦作、更新剪黏人物、正殿內部重新彩繪外,同時亦在正殿龍虛邊增建「過水門」與「護室」,並與建金亭。現今所見之王公廟「舊廟」,即為重修增建的結果。
現在的二結社區生活館
未移廟前的廟景與廟埕
----以上引自二結王公廟網站
對於新廟與舊廟的爭論,不只在馬祖,很多地方都在上演,不過如果當初二結選擇拆除,可能是造成無可挽回的痛。現在的結果,同時兼顧保存舊廟及經營新廟,並成為文化資產中大家感佩的案例。
前一陣子南韓第一國寶崇禮門燒毀,使得這座南韓人民心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具有611年古蹟就這樣沒有了,很多目睹燒毀的人民流著眼淚看著他遭受破壞卻來不及阻止。
(照片為路透社所攝)
如果還不確定方向,我們就不要貿然作破壞的建設,在思考或許有更雙贏的方式。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歡迎加入馬祖青年娛樂協會~~~
首先更正《去年首度舉辦媽祖在馬祖媽祖升天祭"系列活動;主要活動項目包括"媽祖信仰與馬祖"學術研討會》,首度舉辦的是2006年9月30日,由「媽祖在馬祖文化交流協會」主辦,當時邀請台灣媽祖聯誼會成員和各縣市宮廟約一百多人,及多位專家學者及文史工作者發表媽祖信仰研究論文,昇天祭主祭者為縣長,我是該活動策畫者。2007年是首度由地方政府舉辦。
關於舊廟新建的問題確實有必要站在「文化資產」的觀點上,多花些時間與村莊上人士好好溝通,放眼望去,馬祖許多應被保存的舊景觀、舊建築還剩多少?還有多少地方還沒被水泥覆蓋?要賺觀光產業的錢,沒有「文化資產」是行不通的。就像網友們所舉的其他地區和別的國家的例子一樣,這舊廟的價值絕對超出主張拆除重建者的想像。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游桂香
回應 Masqual 網友
1.鐵板天后宮因村民重建或修建意見分歧,所以由廟委會出面以喝春酒之名邀請全村民眾參加,並說明事由再請村民表決,並不是網友所說「有心人士拿萬把塊錢來請大家吃飯........」之不實報導。
2.天后宮下方大王宮,依石碑記載有七百多年歷史,我們也非常珍惜歷史古蹟,但因經年累月,終就在95年受颱風影響,連續幾天大雨將大王宮廟宇倒毀,所以不得不拆除重建,而舊石碑現尚保存於新建廟中,並不是我們要拆除它,在此說明。
3.鐵板天后宮有一百參拾幾年歷史,重建或整修係因內部大樑等受蟻害侵襲損害嚴重,不知何時會倒毀,而且"東廂房"已破損嚴重,下雨必漏,"西廂房數年前已重建,但內部也有多處漏水,兩邊也不對比,而且廟宇之前已整修七、八次之多,才有重建之念頭,承網友對廟宇之關注,謹此致謝,但也請了解內情後再報導,感謝。
廟宇委員會 主任委員 林金玉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