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馬祖廟宇是道教還是佛教? --閱讀人次 : 5600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六道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離三界,明清以來,道人習佛法,僧人住神廟,這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 尚有許多出家大師紛紛提倡三教同源,互有高低。雖然是「同源」, 佛家的說道家儒家低點,自己最高;道家的說佛家儒家低點,自己最妙, 反正最後也是大家各自表述,信者恆信。 既然大家都這樣融來混去,各顯千秋,那自然會有人脫古奉新,自創新教。。佛教徒修習佛法的目的,即在於追隨並實踐悉達多所覺悟的四聖諦,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斷盡一切煩惱,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六道輪迴,得到究竟解脫,進入涅槃的境界。
明清以來,道人習佛法,僧人住神廟,這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 尚有許多出家大師紛紛提倡三教同源,互有高低。雖然是「同源」, 佛家的說道家儒家低點,自己最高;道家的說佛家儒家低點,自己最妙, 反正最後也是大家各自表述,信者恆信。 既然大家都這樣融來混去,各顯千秋,那自然會有人脫古奉新,自創新教。
佛教 求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六道輪迴。 道教 今生所為來世再現講輪迴,
燒香、拜拜、念經的「佛道教」儀式皆有。佛教只是環保問題減少了燒香燒紙。
最簡單方法就是看髮型及衣著.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宗教(英語:Religion)在維基百科的定義是聯繫人與神祇或超自然、神聖存在的文化體系,可分為多神論、泛神論、一神論、自然神論和不可知論等多種體系,包括個人行為、傳統儀式、價值觀念、世界觀念、經典作品、朝拜聖地、道德規範或社會團體等形式。
而儒家並不是宗教,孔子雖然提倡祭祀,但是他看重的是祭祀的社會倫理功能,並不認為通過祭祀能得到鬼神的回報。所以有子不語怪力亂神,未知生焉知死等語。
所謂三道同源,真是胡說八道。高中課本韓愈寫的諫迎佛骨表是沒念過嗎?
張玉林 wrote:
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按照佛教的觀點,人和其他六道眾生一樣,沉淪於苦迫之中,並不斷的輪轉生死,惟有斷除無明的人才能出離三界,明清以來,道人習佛法,僧人住神廟,這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 尚有許多出家大師紛紛提倡三教同源,互有高低。雖然是「同源」, 佛家的說道家儒家低點,自己最高;道家的說佛家儒家低點,自己最妙, 反正最後也是大家各自表述,信者恆信。 既然大家都這樣融來混去,各顯千秋,那自然會有人脫古奉新,自創新教。。佛教徒修習佛法的目的,即在於追隨並實踐悉達多所覺悟的四聖諦,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斷盡一切煩惱,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六道輪迴,得到究竟解脫,進入涅槃的境界。
明清以來,道人習佛法,僧人住神廟,這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 尚有許多出家大師紛紛提倡三教同源,互有高低。雖然是「同源」, 佛家的說道家儒家低點,自己最高;道家的說佛家儒家低點,自己最妙, 反正最後也是大家各自表述,信者恆信。 既然大家都這樣融來混去,各顯千秋,那自然會有人脫古奉新,自創新教。
佛教 求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六道輪迴。 道教 今生所為來世再現講輪迴,
燒香、拜拜、念經的「佛道教」儀式皆有。佛教只是環保問題減少了燒香燒紙。
最簡單方法就是看髮型及衣著.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其實,小時候,我也一直在好奇,為什麼馬祖都沒有人「出家」住在「廟」裡。
(也就是我無法很好的區分,生活中的宮廟文化(道教)和「佛教」有何不同之意。)
一直到前幾年,參加一個旅遊講座,主講人把「佛」和「寺」連在一起,變成一個共通名詞「佛寺」(是佛教);「宮」和「廟」連在一起,變成一個共通名詞「宮廟」(屬道教),我才有了一個粗略的區分方式。
所以,包含地區元宵文化中的擺暝和食福,其實都是道教宮廟文化的一部分。
馬祖生活中的宮廟信仰,究柢是「道教」,可以從一件事情作出區分:
您家中早年的各種唸經膜拜儀式,您只會請「道士」(請用馬祖話)唸經作法,幾乎從沒請過「和尚」(請用馬祖話)到家裡唸經,可以看出。
可能是由於我們,都是以馬祖的本地話來稱呼「道士」(或以師父稱之);因此,也沒有直覺的意識到,請「道士」作法唸經,其實是「道教」的儀式。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佛經中有關末法時代魔披袈裟混入僧團,破話佛法的相關論述(佛經原文):
《大般湼槃經》卷七:
佛告迦葉:我般湼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佛藏經》卷中:
舍利弗,如來在世三寶一昧,我滅度後分為五部。舍利弗,惡魔於今猶尚隱身,佐助調達,破我法僧,如來大智現在世故,弊魔不能成其大惡。當來之世惡魔變身作沙門形,入於僧中,種種邪說。令多眾生入於邪見,為說邪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nryae3.html
張玉林 wrote:
明清以來,道人習佛法,僧人住神廟,這都已經不是稀奇的事情。 尚有許多出家大師紛紛提倡三教同源,互有高低。雖然是「同源」, 佛家的說道家儒家低點,自己最高;道家的說佛家儒家低點,自己最妙, 反正最後也是大家各自表述,信者恆信。 既然大家都這樣融來混去,各顯千秋,那自然會有人脫古奉新,自創新教。
佛教 求最終超越生老病死和所有苦,結束六道輪迴。 道教 今生所為來世再現講輪迴,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道教崇祀三清,尚無為、道法自然,以煉丹、符籙作修行,追求養生之術,以長生、成仙為目的。
道教戒殺生,主張上天有好生之德,《太平經.生物方訣第七十一》曰:「夫天道惡殺而好生。」《老君一百八十戒》:「不得殺傷一切」。
佛教以釋迦牟尼為師(本師釋迦牟尼),信徒稱佛弟子(學生),以成佛為目的,了解諸行無常、諸受是苦、斷除輪迴,進入涅槃。佛陀制五戒亦不殺生。
儒教以天帝信仰為核心(古代帝王稱天子),實踐敬天法祖(敬天地、祖先),建立君臣人倫禮儀制度(重視禮大於犧牲: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以德修身,追求天人合一。
馬祖廟宇,與台灣民間信仰相似,是融合儒釋道的民俗信仰,是大眾化的民間宗教,具有儒教忠君愛國人倫思想(如成年禮、禮記喪禮、忠勇者死後封神、厲祭(如浮屍立廟)等)、包含道教神仙體系思想,吸納佛教佛菩薩,成為多神信仰,人民祭祀以求合境平安,以及個人功利信仰(如求添丁、求健康、求事業等),是一種民間信仰,特徵是可以不需要神職人員,只由一般平民即可進行宗教活動(重要儀式為求嚴謹可延請神職人員(道士、法師)主持,但是一般宗教儀式可以只靠村民進行)。
因為道教是多神信仰,具有包容性(相較一神信仰),這種民間信仰融合之下成為「大眾化的民眾道教」(民間信仰)。
老是分不清民間信仰、佛教和道教的差別?
<<<最簡單方法就是看髮型及衣著>>>
此說並不完整,上面文字中不從衣著、髮式、建築名稱、建築樣式來分辨宗教,那都是外在表現,並非實質內涵。因為即使剔了光頭、穿了袈裟,也未必是佛教,如蓮x活佛盧xx被正統佛教團體視為附佛外道(附會佛教的新興宗教)。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