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Liner
資深會員
來自 : 駁岸邊(Bo-Huann-Bin)放煙火
註冊 : 2010-05-18
發表文章 : 1389
掌聲鼓勵 : 1731
資深會員
來自 : 駁岸邊(Bo-Huann-Bin)放煙火
註冊 : 2010-05-18
發表文章 : 1389
掌聲鼓勵 : 1731
發表時間 : 2019-11-30 19:56:41
FORM: Logged
https://msntw.com/10974/
下架民進黨支持同婚的立委
下屆立院一起把同婚法案翻盤
還好是馬祖立委陳雪生反同婚
真的是執政四年亂七八糟,亂象叢生
難怪亡國感那麼重,沒下一代,台灣順其自然就被大陸統一,民進黨政府才是最大元兇。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馬青001 wrote:
繁衍後代是人類本能行為,人類生而有兩性分別
喜歡同性並不影響他人,自然沒有錯
中長程來說,同性社會帶給後代什麼改變?誰也說不定
亞洲地區還未有先例,同婚應該是要經過謹慎的考慮、嚴密的計畫下決定執行與否,不要讓支持同婚淪為吸引選票的政治工具
歡迎挺同人士討論我的論述
我每次都喜歡用美國人種平等的例子來比喻性向平等
美國花了非常非常多的時間和爭執,在決定黑人是否適合和白人擁有同等的權利
然而結果是很顯而易見的,黑人當然應該和白人擁有同等權利
在這個過程中不乏有無數的白人至上主義者提出各種在現代角度聽來令人啼笑皆非的說法,就像反同人士對同性戀者做的批評一樣
其中,最讓人覺得有道理的說詞,就是同性婚姻合法會讓少子化愈發嚴重
(剩下的說法都非常可笑)
但這卻是最最完完全全錯誤的一點
同性戀者不論能不能結婚,都跟少子化沒半毛錢關係
異性戀者有所謂的頂客族,同性戀當然也會有希望能有子嗣的人存在
同性戀可以藉由人工受孕、代理孕母、乃至目前對同性家庭最不友善的領養管道來完整家庭的構築
很諷刺的是,其中最有助於解決社會問題卻也是最抗拒同性家庭的「領養」選項當中,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都是所謂合乎自然法則、遵循社會傳統的異性戀關係下活生生的受害者
如今同性家庭想幫忙善後,還得受到"肇事族群"的岐視,在申請的過程百般受阻
我是這樣認為啦,與其煩惱在同婚合法後要怎麼教小孩,不如先想想,怎麼教會自己的小孩去思考在和別人家小孩發生關係之後,背後有多少責任要負?
有多少異性家庭打算教這個? 什麼時候教? 還是半推半就該結婚就結婚該生就生,等發生問題了再說,最後不能解決再丟給社會局?
台灣面對同性婚姻,需要的其實不是謹慎的考慮和嚴密的計畫,需要的只是像看待所有異性戀一樣看待同性戀,就可以了
不貼標籤、不作區別、就沒有差別,這就是平等。
小馬丁路德金恩說他的夢想,是希望孩子能活在一個不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
膚色就跟性向一樣,只是一種因人而異的象徵,真正重要的是品格
已有 10 位網友鼓勵
不管誰當總統
我依然堅持天賦人權的真正普世價值。
異性戀可以合法結婚,同性戀自然就可以合法結婚。
我不會因為蔡英文跟我一樣挺同,我就投她,
同樣的我也不會因誰反同,我就不投誰,因為我在乎的不是這種無解的意識形態議題。
挺同與反同,除非本身是同性戀,其他的也只是各自做觀念表述,而有些觀念無關對錯,只有數千年來的保守禮教灌輸而影響,要改變還需走很長的一段路,即便合法化後。
我們可以批判與檢討過當的性內容出現在國小課材中..
可以批判蔡英文利用同婚議題綁同志選票
但為什麼異性戀的我們可以自由結婚
卻要不准同性結婚的自由就真的是自私了點。
世界的毀滅原因會毀在人類的貪婪
而不會毀在同性結婚合法化。
我從小就喜歡張國榮,他是我第一個追星的對象
後來他出櫃了
我有點傻住(傻的是不能當榮嫂...)
但卻從不曾因此鄙視他,依然繼續喜歡他,
直到他去世至今。
我喜歡這麼一個同性戀男星,卻不會讓我成為同性戀。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腦容量不大,所以每次都忘記用哪個帳號登入 因此~~對,都是我
我想美國黑白問題是不能跟同志問題相比擬的
以子代來說,黑白同婚依然可以自然狀況下生育後代
而同婚是一個跳脫時代框架的突破,在東方社會並沒有先例可以借鏡,後續衍伸的問題是無法預期的。
就像核電廠一樣,同婚當然沒錯,但後續配套措施有無審慎研擬過?或是像核災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釋字748號 大法官背書保障同性兩人權利
我予以尊重
但是後續衍伸的問題在通過這個專法時有沒有做好審慎的規劃,廣邀歐美通過通婚地區之專家學者討論?
1.收養問題:
孩子並沒有權力決定是否要被同性伴侶收養,成長過程中是否遭受同儕異樣眼光,相較多數人在家庭觀念會不會脫節?
2.人工生殖:
在台灣僅允許不孕之伴侶進行人工生殖,假若通過,若是女同性者可以接受精子捐贈,男同性者是不是也有尋求代理孕母的權利?前者在不孕之前提下是合法的,後者卻在台灣禁止,而多數歐美國家已經開放代理孕母
3.知的權力:
孩子長大後有權力知道自己的生父生母嗎?若養父養母不願意呢?是不是剝奪了孩子的權力?
4.情慾流動論:
同志團體常常表示同性戀是與生俱來,不可改變,那是不是牴觸同志圈裡面的「情慾流動論」「性別流動論」?
當你從異性戀變同性戀,同志者拍手叫好,鼓勵你的勇敢
當你從同性戀變成異性戀呢?
結論:
若是幾個遊行、幾個抗議就得以草草通過同婚
不免讓人有「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之觀感
如果要說歐美先進國家都同意同婚
我想請問台灣的制度真的可以比擬歐美嗎?
還是跟教育系統一樣,都是學一半?
如此倉促的通過同婚
捫心自問有沒有選票上的考量?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Liner wrote:
但韓國瑜他應該是不會很用力打這個議題,因為許淑華也是支持同婚立法。同婚在澳洲是很開放的議題,但在台灣卻充滿著太多政治算計及政黨的算計。
+1
誠然。
所以挺同或反同在台灣已失焦..
很多反同的家長為何反同的焦慮我完全可理解,畢竟台灣之前對同性戀刻板印象多停留在負面。例如將愛滋病與同性戀連結,或出現伸援同性戀活動中,確實有些遊行的穿著太讓保守的台灣社會覺得驚悚..
但也忘了愛滋病得病原因並非全然因同性戀的性行為所致,而是不分什麼戀的。而穿著驚悚的,也非同性戀特有。
而支持同婚的,其實除了同性戀者,絕大部分都是堅持普世天賦人權的平等價值。
只是這議題在因為有了選舉的台灣..
就走了味。在政黨惡鬥間,各自綁架了無辜的單純挺同與反同者。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腦容量不大,所以每次都忘記用哪個帳號登入 因此~~對,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