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他山之石,馬祖青年的創業場域在哪裡? --閱讀人次 : 4144 馬祖當政者所謂的青年返鄉政策似乎只是想著〝給錢就好〞,殊不知真正想返鄉創業的青年馬祖的青年缺的是〝場域〞,不管是開店做生意的店面或前期研發的工作室,馬祖能〝做生意〞的店面稀缺且要價不低,創業初期本來就困難,地區許多青年創業倒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被高昂的租金費用所壓垮的,試問要人家回來創業結果卻連店面都找不到、租不起,這難道不是很矛盾的事嗎?
台南的這個活動就是給地區主政者另一個思維,若是要給予青年一個創業機會,除了需要利用計畫經費資助及創業貸款協助,場域的協助才是重點,地區目前尚未有任何〝創業孵化〞的相關政策,馬祖不需要規劃完整版的〝青創基地〞,只要政府能尋找現有空間並整理一個完善配套的場域給予創業者當作創業初期的店面場域或工作空間,由創業者提出計畫申請,政府以低租甚至免租的方式讓業者進駐,不僅可以給予〝真正〞想要創業的青年針對性的協助,在草創初期可以減輕負擔,另一方面,若是有較多的業者進駐,也可以讓這個〝孵化基地〞達到〝市集吸客〞的效果,山隴沃口、福沃或梅石官兵育樂中心範圍可供考慮,若較佳地點無適合建築物,也可以考慮以搭建貨櫃組合屋形式達成,相信這樣才有機會真正減輕創業者的負擔。
埕市再生–青銀共市| 免費攤位進駐|徵求創業青年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pAQaLl1p1LnRRWda9tUtUFXL4ThMIpJPmOrpxcCCQZ3SLrg/viewform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
1.台灣企業?→沒聽見人家說的是馬祖青年嗎?
2.馬祖小孩大部分的家庭條件的確是比台灣好,但是難道就代表馬祖小孩都不上進了?要是真如你所說,馬祖為什麼還 有許多青年開店做生意呢?你不需要不代表人家不需要。
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進駐當然需要通過資格審核並提出相應的營運計畫申請,自助人助,若是有心創業卻連這點是都不願意做,政府當然也沒有協助的必要了,辦法雖不完美,但先解決有心創業者在馬祖有人流的地區租不起也租不到的問題,協助青年度過草創的艱困時期,至少可以有機會讓馬祖的〝實體〞店家持續增加,再怎樣總比目前〝給錢打發〞的方式來的好。
返鄉或在地青年創業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現實考量下需要的更是一個能做生意的店面,假設青年想開間手搖茶、咖啡廳或雞蛋糕之類的小店,開店需要人流,相信山隴絕對是大部分創業者的首選,難道要讓他在津沙還是四維開店?但是山隴租金高、店面少,政府若是能〝幫一把〞,有個適合創業的空間,例如白馬尊王廟下方空間及周邊空間利用,不足部分也可以用貨櫃屋組合形式搭建青創群聚市集,門牌、水電完善後供創業者申請進駐,未來梅石軍中樂園範圍若規畫得當,成為旅客必游景點的話,縣府亦可規劃市集空間供申請,此舉利大於弊,何樂不為?
已有 5 位網友鼓勵
若馬祖都是你講的這種〝有眼光〞〝有經驗〞的菁英青年,那政府的確不需要多此一舉,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好聽話大家都會說,你說的情況根本就是假議題,馬祖目前的市場情況如何?青年返鄉數量為何?人口流失狀況為何?要是數字都很理想,縣長怎會提出青年返鄉的選戰政見?馬祖創業條件先天就已不足,駐軍裁撤後雖有觀光人口稍微補充,但遊客的反應卻是〝來馬祖有錢沒地方花〞,為了活絡地區商業、吸引青年返鄉創業,縣府本就該提供一些政策引導藉幫創業者一把,至於地點,山隴廣場的店面還有嗎?就算有,空的店面租得起嗎?還是乾脆把蔬菜公園改建成商店街?以現有情況來說,政府想辦法在最接近鬧區的地點造一個特色貨櫃屋店面市集(各縣市皆有案例),借助話題性及店家群聚的效益,盡量協助業者集客反而比較實在吧?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民國68年是最大馬祖人民往台灣牽移定居,因為處於戰地,但最主要的是討海為生的老長輩們魚業開始蕭條,阿兵哥開始減少些。
再來81年戒嚴解除,更開始逐年遞減,百姓產業專門為阿兵哥生活所需產業開始減少,租片、撞球店、洗衣店。
5年前弟弟飲料店開業,當時約4000阿兵哥,之後開了第3年1000位不到,從1000杯飲料到800杯最後200杯不到。
馬祖轉型觀光後留下的大多是餐廳,民宿開始一間一間的蓋,大家看好馬祖開始觀光發展讓台灣人及對岸還沒來過封閉開放的馬祖,誰知就算民國88年馬祖為國家風景管理區,很多人都還是不認識馬祖不知道馬祖,到了澎湖到了金門才知道原來馬祖不在這裡,隨後幾年博弈騙局及藍眼淚的圖片紀錄發現在馬祖夜晚美麗畫面,前幾年遊客在媒體認知下終於了解馬祖的位置在哪裡,遊客量大增,遊客的飽和在馬祖乘載量,民宿餐廳一時無法負荷,近年民宿再一波一間開一間,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藍眼淚大量報導,遊客的懷疑與一些風評,明顯少很多,有沒有發現有補助也不見得遊客明顯大增,至今補助方式建置更是讓民宿有點難以配合。
來馬祖的遊客7成以上為的是藍眼淚,政府不斷在媒體主推馬祖藍眼淚,當然現在也開始推宗教文化飲食文化,可是藍眼淚是最主要刺激遊客來的最大誘因。
我發現幾個現象
我到臺灣還是會送不認識店家或是幫助我的人,我的明信片,我很驕傲的說這是我的家鄉,有聽過吧,
他們說有啊藍眼淚很有名,但是我很常聽到每一位說在哪裡啊,我有點驚訝,媒體打的蠻兇的啊,怎麼會不知道在哪裡,我說在馬祖我的家鄉,他說馬祖喲~很偏僻吧,聽說機票很貴,常常起霧飛機不飛,很可怕耶,有沒有船坐,我回有8個小時,很多人說,啊~太久了吧,船上能幹嘛啊,我回就是睡覺,大多人卻步了,也常常聽到,去日本沖繩時間跟馬祖沒差多少耶,而且有時4000有找而且還更少。
現今藍眼淚的誘因開始慢慢減緩無法發酵,我想馬祖產業再五年,藍眼淚無法成誘因時會不會再一次一家關一家,又是一波小牽移呢?
現在馬祖靠離島建設基金,建設金還有觀光產業,再來就是公家機關,是馬祖最大產業。
阿兵哥裁撤比例無法平衡遊客來的比例,大多年輕人能看到什麼商機,少部分就業年輕人也是蠻厲害的現在還在努力,但有的還是靠自己理想熱情及家庭在努力賺錢,可是有沒有發現,馬祖導遊開始減少了,現在政府也開始支持年輕人,但是馬祖觀光人數量真的太多變化了,有沒有什麼就業創業可以跟觀光無關又可以賺很多錢方法在馬祖,大陸一個地區門票加上當地產業一天遊客量就是馬祖一個月甚至兩個月的量,旅行社一位遊客團費12000-28000,這錢有多少人可以分到,我到大陸一趟一杯飲料18到25元人民幣,排隊人潮,我感到驚訝這麼貴大陸人消費能力驚人了,為何馬祖300-500門票或是車費都還是有人要我們殺價便宜點,他們看準馬祖遊客很少,250看你要不要加減賺,先殺價看看。
黃岐苔碌也開始推動閩東建築觀光區了,大陸中央出手硬體沒在客氣,在招商等人來投資,本身黃岐至少有2-3萬人,消費人數有一定的量,我認真覺得在馬祖知名度還比他們之上以前趕快狂打大陸媒體,招大陸遊客前來。
如果對岸做起來了,你們說對馬祖有沒有影響,台灣遊客都坐船坐飛機2-4小時就到大陸了。
我們還在等飛機回馬祖,坐8小時船回馬祖,突然~船壞了~等明天後天飛機吧。
你說馬祖有什麼本錢讓自己孩子全都回家鄉就業,我看大人們都說趕快去外面做生意,不一定要回馬祖。
我的熱情還是會繼續為馬祖宣傳為自己家鄉讓更多人看見,但是我希望很多地方投資不要侷限,能投資就是那幾個,放養什麼的蝦,什麼網,什麼補助,還是要有一定的人脈與權,你們說沒有的年輕人要靠誰?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好了 已沒啥好吵的
答案出來了
縣府規劃青創空間 在梅石
這倒是2全其美
釋出閒置空間以及提供青創基地
馬青加油
樂於見到有什麼熱血的idea可以吸引到人
讓觀光客不再是路過村口
讓梅石再次偉大
https://www.matsu.idv.tw/topicdetail.php?f=2&t=199604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