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流浪之後 --閱讀人次 : 3664 愛上旅行攝影的起點,是大學一年級結束,離開了一年又重新回到馬祖之後
我用旅行的心情回到家鄉
把心掏空,重新體驗馬祖
在那之後的大學生活,每隔半年就會到一個不同的國家
至今不多也不少得走過世界上約五十多個城市
我想分享些流浪過後的感想
以前,馬祖仰賴阿兵哥產業為生,除了公務員,我們所有的產業幾乎都是為軍人所存在。餐飲,娛樂,貨運物流,洗衣,澡堂,網咖等等。在路上充滿阿兵哥的年代豐富了商家的荷包。
而近年受到裁兵政策的影響,居民的經濟狀況大幅走下坡,大多改向觀光產業的形態,但旅客的人數不及其它離島。
在我個人看來是有很多地方必須改變的。
馬祖位於閩江口,每年中國帶來的垃圾量重擊了馬祖海上觀光資源,無法向澎湖,帛琉,蘭嶼,綠島一樣發展淺水業。而政府近年努力加強基礎建設路上造橋鋪路,海上購得新台馬輪,空中力爭交通量更順暢的機場等以為觀光加分。但這些都不足以成功抓住旅人的心。
試著想想!當你到外地旅行時,你期望的是什麼?
是那片遠離塵囂的寧靜,是感受當地文化的熱情,是認識這世界更多一點
以九二一大地震所造成的忘憂森林為例。一座位於南投嶺頭山下的沼澤地,是921大地震後所成的小型堰塞湖,是一個水漾森林,水中的枯木林立,映照出一番人間仙境。但在忘憂森林未成名之前,是登山者口耳相傳,冒著危險,走著泥濘溼地才爬進這座森林。至今也只有幾個商家提供車子帶領旅客上山。如果一個地方夠美,再遠,再艱難的路,也會有人想探訪。
幾個月前到義大利威尼斯旅行,威尼斯的地理環境,讓我想到馬祖列島。
威尼斯是由四個大島所組成, 面積與馬祖的四鄉五島相似,在義大利還未被統一時,威尼斯是一個國家。而在歷史上,它曾是商業及工業強國,在藝術文學建築領域上也有極大影響力。每一個小島,都有不同的特色。有彩色建築的彩色島。
有玻璃藝術聞名的玻璃島。
有世界級的海灘Lido島
有歷經風霜雪雨歷史的本島
馬祖投注於觀光產業至今不過幾年,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有系統的去思考每一步,審視有多少籌碼能讓我們肆意揮霍。
走過這些城市,街頭是最好的教室。成功的觀光建設,不是在牆上畫幾隻燕鷗,不是砸錢在坑道裡裝了多炫目的燈光,
而是抓住了幾分與旅人心靈的互動。
是如何讓人對你的文化產生共鳴
在最遙遠的離島,我們要自己先懂得照顧自己
建立一個自己都愛的城市,再期盼別人看見這片土地。
馬祖加油!
已有 17 位網友鼓勵
(在最遙遠的離島,我們要自己先懂得照顧自己
建立一個自己都愛的城市,再期盼別人看見這片土地。)
........這句話,最真。
曾有個議員感嘆,常見ㄧ些口口聲聲愛馬祖的鄉親口袋不缺錢,
花了很多銀兩去裝潢在台灣新購的家,
卻捨不得出錢花心思整修自己的房子
寧願任其破破爛爛....讓遊客以為,馬祖~~好窮。
也想到另一位返鄉的馬祖商賈,對我說過:
妳知道我為什麼還要砸大錢蓋閩東式新宅嗎?
這些錢我可以在台灣買豪宅了...
只有一個原因,如果我不在馬祖留棟像樣的房子,
我死了後,我的小孩就可能不會再回沒有"家"的馬祖了
留了棟房子,至少他們還會記得自己是來自馬祖,
會回來渡假、走走.......
有位津沙的旅台馬祖鄉親,想要改建老屋,
他家門前有座"聞雞起舞"的戰地政務時期的水泥標誌
我提醒過他~改建後,那座口號標誌千萬不能敲掉,留給社區造型用...
牛角的街頭,轉角也可遇到藝術性的驚喜..
今天馬報剛好報導社區發展協會的評鑑比賽,
我住的鐵板,得了名...
鐵板,平常大家多少會為一些小事情鬥嘴,
意見相左
但到了節慶..或鄰人有喪
或社區美化改造
或淨灘
大夥兒...
就齊力了。
( 建立一個自己都愛的城市)...
責任在 政府
也在百姓...
謝謝lsland的有心....
感動
ps。我在南投中興新村待過,當時這特區有聘駐村藝術家進駐社造,但當地民眾反映,不太有感...可能是雙方的認知與感受不同。
外聘的設計師、藝術家有技術,但不ㄧ定完全能抓住或體會馬祖之美,之心,如果有在地成長的鄉親一起加入改造,會更圓滿,設計出遊客與鄉親皆有感的風貌。
如果鄉親們 願意,或許有人可以接力,po些自家自社協的改造街景...如賀廣義老師所拍的東引燈塔造型垃圾桶與創意郵箱
或提供創意點子給政府....
ㄧ起愛這離離之島。
已有 8 位網友鼓勵
腦容量不大,所以每次都忘記用哪個帳號登入 因此~~對,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