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牛角油庫多次坍方,有誰關心? --閱讀人次 : 6404 軍方油庫位於牛角澳口西邊山,五靈公廟上方往12據點的道路上。距初次坍方近兩年;今年開春以來,崩塌愈顯頻繁,究竟責任何屬?
冬末以來馬祖多雨,油庫三日一小坍、五日一大坍;最近一個月來,幾乎隔一天就坍,早已成為牛角人習慣的「日常」生活。
站在大澳老街上,許多牛角人都曾目擊油庫上方山壁多次崩塌,土石巨響更是清晰可辨,有時夜半都會聞聲驚醒。
至今未見軍方、縣政府、民意代表有過隻字片語,相關道路也完全沒有任何告示說明。難道牛角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山壁完全崩塌、土石滾落坡腳的廟後?也許我們應該慶幸,目前還未傳出災情,明天呢?
五月初以來,油庫山壁崩塌像水銀瀉地,毫無穩定和緩的趨向。從5月9日製作記錄以來,已記錄十餘次崩塌。這十餘次都不是零散的土石灑落,而是在大澳老街上就可聽聞的巨響。附上相關記錄:
5月9日-5月16日牛角油庫坍方記錄
5月9日-油庫西側
5月16日-油庫西側
5月14日-油庫大門
5月16日-油庫大門
5月9日-油庫東側往西拍
5月16日-油庫東側往西拍
5月16日-油庫坡腳特寫-1
5月16日-油庫坡腳特寫-2
5月16日-油庫坡腳特寫-3
已有 8 位網友鼓勵
每日午後的拍攝記錄,照常持續作業。
不同的是,今日油庫坡腳坍落的土方前,拉起了黃色警示線。對照拍攝記錄,警示線應是在5月19日13:50至5月20日15:45之間拉起的。
不過,警示線的位置就在大門之內、緊鄰坍落的土方,但是外側道路與門口處,仍無相關說明。警示線的位置,難道就是有關單位推估的落石範圍嗎?以相關位置來看,倒是很有可能被日後坍落的土石埋沒。
坍方的油庫位處縣議會後方、往「12據點」的路上,而該據點已由軍方釋出為公共空間。隨著時序入夏,戶外活動也相應增加;這幾日拍攝過程中,不時遇見攜幼出外兜風、散步的鄉民們。不禁讓人質疑:有關單位如此處置,能提供足夠的警示作用嗎?
請看今日照片:
警示線-1
警示線-2
警示線-3
油庫大門與警示線位置
沒有任何說明的外側道路-西側
沒有任何說明的外側道路-東側
坡頂特寫-西側
坡頂特寫-中間
坡頂特寫-東側
油庫全景-西側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2012-05-21 馬祖日報
復興油庫再次土石崩落 馬防部:近期邀專家會勘,提供改善規劃
【記者劉秋月�南竿報導】有關復興油料分庫因連日大雨不斷,造成土石表層水量飽足,再次發生土石崩落現象,馬防部表示,因目前土質鬆軟,執行技術探勘有危安顧慮,地支部已規劃近期協請專家學者現勘,提供改善規劃建議。
馬防部所屬復興油料庫在99年6月16日,當時因上方岩盤風化及連日豪雨,造成山頂土石滑落,將原軍方生活設施壓毀,幸當時人員均已撤離,無人員傷損。地支部亦尋商訪價,辦理土石清運招標作業,在去年的8月23日決標,承商在9月9日進場施作,10月22日完成清運。軍方表示,清運當時考量後續安全性,保留部分大型石塊及土方約1500立方公尺做為緩衝基底,降低對外之影響。
縣府工務局局長陳金寶表示,在上週五早上已經前去勘察,確認無立即性危險,周邊亦因第一次坍方就已封閉,並有軍方人員及監視器監控,由於權屬軍方,已經在向縣長報告後,轉請軍方加速處理。
馬防部政綜組表示,近期則因連日的大雨,山嶺上方陡坡土壤出現沖刷滑落復興庫區現象,這兩個月每日派員定期觀察,滑落部分均屬鬆軟土方(夾雜少許碎石)。另外,軍方亦說明統計近期新增滑落土方約50立方公尺,全數落於營區內側靠近山腳處,距離復興營區約30公尺。因該營區圍牆屬RC結構,且高度2.5公尺,形成防護措施,目前對於營外尚無影響。
馬防部表示,近期雨水豐沛,土質鬆軟,執行技術探勘有危安的顧慮,地支部近期協請專家學者會勘,提供改善規劃之建議,以便進一步處理復興油庫土石崩落問題。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2012-05-21 馬祖日報
地支部指揮官復興油庫土石滑落處會勘
地支部汪指揮官於第一時間現場會勘,並指示相關持續嚴密監控現場狀況。(圖�文:蘇子麒)
【特約記者蘇子麒�南竿報導】近期連日天雨,牛角嶺上方陡坡處鬆軟土壤(夾雜少許碎石)沖刷滑落復興油庫。地支部指揮官汪上校第一時間即率政戰處長李中校及相關人員會勘,並指示油料分庫持續嚴密監控。
經近期每日派員定時觀察,滑落部分均屬牛角嶺上方鬆軟土石,統計近期滑落新增土方約50立方公尺,全數位於營區內山腳處,距離營區圍牆約50公尺。該營區圍牆屬RC結構,高度2.5公尺,可為第二道防護措施,對於營區外尚無影響。
復興油料分庫生活區上方土石,初次坍塌於99年6月16日,發生原因係牛角嶺上方岩盤長年風化,加上連日豪雨,造成山頂土石(約6,000立方公尺)滑落於營區內山腳處,將原生活設施壓毀,幸當時人員均已撤離,無人員傷損。
當時因考量坍塌土石影響觀瞻,且造成民眾疑慮,地支部尋商訪價,辦理土石清運招標作業,於100年8月23日決標,承商於9月9日進場施作,10月22日完成清運。清運當時,考量後續安全性,保留部分大型石塊及土方約1,500立方公尺做為緩衝底基,降低對外之影響。
由於近期雨水豐沛,土質鬆軟,執行技術探勘有危安顧慮。地支部已規劃近期協請專家學者現勘,並提供該部研處改善規劃。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