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全方位發展的金門 --閱讀人次 : 3584 縣長李沃士自上任以來,率領縣府團隊積極努力打造金門新形象,全方位行銷金門,舉凡交通建設、文化藝術、傳媒行銷、醫療保障、社會福利等,方方面面都展現了新氣象。而新科及連任的議員、鄉鎮長,也都各顯神通,分從各種角度探索金門未來發展,各自扮演其角色,帶出各式各樣的聲音。
以金門大橋議題為例,當這座立意良善、裨益民生的大橋,被政客以偏狹意識型態予以曲解與質疑時,我們看見了縣府團隊與議會民意代表,各自在不同場域為政策辯護,由此益發凸顯了金門重要的定位與開發潛能。
再以醫療為例,縣府團隊自農曆年後馬不停蹄,在縣長李沃士的積極奔走下,爭取到成功大學附設醫院的醫療合作,初期以胸腔、耳鼻喉、風濕免疫、新陳代謝等部份專科醫師支援為主,上週末更進一步在榮總成立了「金門鄉親服務台」,成為全國唯一跨境域為鄉親提供轉診聯繫、就醫服務的縣市政府,未來還可望進一步進駐三總。
讓金門社會福利獨步全國的最大支柱:金酒公司,也在最近完成經營團隊的換血,進用了首位專業經理人出身的姚松齡擔任總經理,希望借重其專業,面對大陸白酒競爭,積極開拓兩岸與海外市場,同時積極推動包括免稅商店、五星級旅館在內的各種多角化經營模式,不讓雞蛋全部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旅遊方面,延續縣府團隊先前的努力,濟南、山東、北京等旅遊團相繼經由金門中轉,往返兩岸從事旅遊活動,兩天一夜的金門行,已成為海峽西岸旅遊圈的重要路徑,而島內軍事設施,如核心區的擎天廳、獅山的榴砲陣地,近日進駐雄獅堡的五七戰防砲,以及研議中閒置營區的接管與活化,再加上結合鄉鎮公所力量,將傳統「四月十二」浯島迎城隍等宗教活動推上國際舞台的努力,凡此種種,都能看出縣長李沃士旺盛的企圖心,在既有的軍事、閩南文化、生態等資源基礎上,希望能充分發揮金門觀光的內涵與深度,透過縱向與橫向相互連結與良性互動,擴大成為金門整體行銷的力量。
交通方面,透過縣長李沃士的努力奔走,希望爭取到空勤總隊的黑鷹直昇機進駐金門,解決緊急後送的交通難題;同時,在李縣長的斡旋下,也希望排除尚義機場周邊障礙,讓機場起降標準能比照台北松山,藉由空中航線的擴張,進一步帶動小三通夜航,增加往來金門與兩岸的客流量,為將來的國際休閒旅遊島與免稅觀光購物島奠定穩固基礎。
其他如交通航空券的擴大實施,社會福利的擴大延伸,以及包含農曆春節、清明節慶的交通運輸,都看得到縣府努力的痕跡,且每一項進步發展的過程,都與金門環環相扣,也都關係著金門的未來與前景。
縣長上任雖然不過三個多月,但從前述幾項重大施政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要求精準、進度控管的「工程師」性格,更得以預見「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嶼」、「優質養生醫療健康島」、「高級免稅精品購物天堂」、「兩岸高等教育殿堂薈萃的大學島」及「酒香四溢、詩酒並雅的白酒文化島嶼」等願景,已經逐漸浮現日益清晰的輪廓。按照目前的節奏,相信在縣政舵手的引導下,未來幾年內將可帶領金門全方位發展。
在此同時,我們必須提醒並呼籲,包括縣府團隊與全體金門鄉親,務須認清這座島嶼的自我定位,必要時應積極、主動對外發聲,讓正面的聲音與力量,能快速而精準散發出去,透過民意的匯聚與凝結,方能與政策相輔相成、共同成就,真正達到全方位發展的終極目標。
������������
歡迎光臨──【歐陽柏燕詩文隧道】
網址: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ouyangpy/
已有 2 位網友鼓勵
以上是一篇由歐陽柏燕為金門日報撰寫的社論,刊登於今年四月四日金門日報,原文的網址:
http://www.kmdn.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180079
這代表了金門日報已經很早就比照台灣各大報,外聘寫手成立「主筆群」來撰寫社論,而不是像我們的馬報社一樣,大多由社長來操刀。
在吳依水先生擔任社長時期,本人就已經建議馬報社論可以成立「主筆群」,邀請地區精英來輪流撰寫,可惜這項建議至今未能實現。事實上,楊綏生縣長也很能寫,也愛寫,馬祖日報社論如果成立「主筆群」,楊縣長是主筆群的最佳人選之一。
已有 1 位網友鼓勵
~舉手之勞,請給好文章或好圖片「掌聲鼓勵」。
相關的討論,各界早已有所建言:
http://dongyin.gov.tw/topicdetail.php?f=2&t=75026
http://dongyin.gov.tw/topicdetail.php?f=2&t=75249
當然有些涉及到定位、組織與經費等層面,我想短期是很難改變。不過,人力配置仍須檢討…
但就所呈現馬祖日報內容而言,報社主事者對每天發行報紙所持的心態才是關鍵:是否有心將其作實質提升?
坦白說,從去年底到現在,印象中馬祖日報只是將直式刊頭改成橫式而已,電子報加「快訊」之外,風格與內容幾乎維持原樣:板面顏色區塊繁雜,選為當日頭條新聞的標準不明確,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特定記者的報導還是習慣從中參雜己見,仍無法接近相對客觀的立場,副刊內容水準無法改變…
如果找了所謂的「主筆群」,輪流寫「社論」,其實意義不大。基本上這些人士每個人都有自己想法,或許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不一,習性相異,觀點還可能南轅北轍,也不符合官報立場,況且他們該寫什麼呢?言論尺度到哪裡?…
如果馬祖日報內容不先做全盤檢討,向國內大報學習,只是刻意弄出一個區塊,找一些人士輪流提筆插花,虎頭蛇尾、最後無疾而終,這距離站長期待「民眾愛看的報紙」方向,還是十分遙遠呢!
已有 4 位網友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