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者
向國軍致敬/為823及93而寫 --閱讀人次 : 6937 六十年前,中共來犯,國軍進駐、捍衛,讓我們保住家園,我們要感謝軍人。
六十年前的馬祖,童山濯濯,今日綠樹成林,我們要感謝軍人。
各島的交通幹道,是他們一鏟一鎬用血汗鋪設而成,給了我們行的方便,我們要感謝軍人。
挖戰壕,築地道,他們受盡折磨,或傷或亡,都在為捍衛我們而做。如今獻出據點、坑道,成了馬祖觀光景點,我們要感謝軍人。
國軍進駐之初,務農務漁的先民多文盲,軍方協助辦學,設民眾夜間補校,教化我們,對馬祖人才的培育,我們要感謝軍人。
漁民在海上作業,有海軍艦艇巡航護衛,讓漁家豐收,哺育全家溫飽,我們能不感恩嗎?
村裡人病了、孕婦難產,是軍人捲起袖子給我們輸血,是軍醫院醫生為我們診病治療,我們村民送了好多「仁心仁術」的牌子給軍人;幼小時為我們施種牛痘,注射傷寒、霍亂、卡介苗、血型檢驗-哪一項不是駐軍醫護人員會同各島衛生所來進行,我們這一代忘記了嗎?
是他們進駐後,協助實行戰時體制,紮根地方行政機構,整理戶籍、推行戶政,健全人民團體組織,協助成立婦女會、商會、工會、漁會、農會,向臺灣各界爭取各種救濟(包含2000戶貧戶救濟、以糧食大宗的物質救濟)。培訓機關幹部,輔導公職就業,讓我們走上秩序的社會,這不是恩德嗎?
興建學校,爭取教學設備、學童營養午餐(3000份);成立馬祖初中,供食宿、保送臺省升學深造,設救總獎學金,我們都忘了嗎?
漁船機動化(從舢板到馬富拖網船),引進新式魚網,供應漁業貸款,增加岸上設備、護堤、碼頭,漁業人才培訓,協助興建漁寮(農復會經費補助),軍方協建冷凍廠,哪一樣不是防衛部戰地政務的功勞?
他們設軍郵局,方便我們的儲蓄和信件傳遞。
他們設福利站,也讓我們同沾其實惠。
他們辦馬祖日報,也增添了我們的精神食糧。
街上的撞球店、浴室、特產店、商家,因為有軍人我們才有商業生機。昔日村落的羊腸小徑,有兵工全力協助,道路得以改善,支援大卡車來作交通車行駛,便於我們村落往來。離島軍車,我們一揮手,免費助搭一程。軍用補給艦也免費讓我們往返台馬兩地(後改AP)艦協助地區物資採補。今日機場,也是昔日軍用機場的延伸。我們有說不盡的感謝。
是動盪的年代,我們又身處大陸邊緣,生計艱困。昔日以柴油燈、氣燈、蠟燭取光,煮飯多燃薪、燃煤為炊,是駐軍協助電廠,讓我們脫離昏暗黝黑的落後景象,從此我們家庭邁向電氣化。
水源不足,為取井水,軍民紛爭迭起。但軍民都能瞭解相互退讓一步,為固守家園,日久乃能相互依存。後來水壩、水庫建成,解決了水荒。
興建國宅,讓我們從住茅屋到公寓;蓋電影院,我們從黃梅調看到武俠片甚至文藝片;舉辦球賽、越野賽、軍民自強運動會,給了我們多少歡樂。而今回憶起來,溫馨場景仍一一浮現眼前。
那年代,我們看著大陸義胞歸來,或迷航來此的漁民,衣不蔽體。相比之下,我們在戰地馬祖樂活多了。我們游擊健兒冒險突擊對岸、看他們出生入死挖掘地道、戰壕,我們能幸運活到今日,夫復何求?
教我們防衛、打靶、集訓,縱使支援軍事作戰,也是在做保家保鄉和衛國的全民動員工作,這是戰鬥體,全國皆然。縱使挑出菁英集訓,參加國慶閱兵,何嘗不是一種榮耀?
學校師資不足,是他們派義教支援。颱災是駐軍協建家園,受中共炮擊毀屋是駐軍義不容辭重建。馬路壞了,他們揮汗維修。貧戶受他們贈糧,愛民傳為佳話,軍民一家親。難怪商家、學校年年發起敬軍運動,如果不知感恩,如何教子女盡孝盡忠?不知感恩,如何創造和諧社會?如今為823求補償,且用粗野語詞謾罵軍方,這是文化教育人的素養嗎?這樣有損聲譽,也間接傷害馬祖和馬祖人,令人唾棄與不恥,也感遺憾。
我們當深刻體認軍人捍衛馬祖的恩澤,感恩當年地方建設、改善民生、安定社會的成果。我們有肯定、懷念並珍惜,我們向國軍致敬。
已有 34 位網友鼓勵
林金炎 wrote:
不知感恩,如何創造和諧社會?如今為823求補償,且用粗野語詞謾罵軍方,這是文化教育人的素養嗎?這樣有損聲譽,也間接傷害馬祖和馬祖人,令人唾棄與不恥,也感遺憾。
到底是誰的823?林先生果然是大師,令人讚賞!憑幾句話就切出823政治運動背後幻影…
軍管威權也好,戰地政務也罷。戒嚴時代,也有孫運璿這般的卓越風範;民主時代,也有陳水扁那樣的貪腐亂源。
戰地政務本為時代產物,並非一無可取,既有林大師讜論,於此無須贅言。如今軍方早已還政於民,而眼前『還地於民』才須大家齊心協力,以民意行動向總統府、行政院、立法院、國防部、國有財產局請願,方可早日解決19年來的土地桎梏。
近來網路、馬報紛紛擾擾、眼花撩亂,只就為了一時間拋出來的就養金議題猛抓主導權?稍看幾篇情緒失控的言詞,如火花亂噴,肆無忌憚狂飆?凡事有必要都將異己之見罵到痛快?此番仇恨激揚之後,難道準備再找下一個戰場?
所謂『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為人處事應博採兼聽、虛心慎思,反求諸己、以理服人,路才寬廣!
已有 9 位網友鼓勵
譚先生您好:
馬祖擊落米格機發生在民國48年7月4日,地點在西莒田澳外海,詳情在本人協編的<莒光鄉誌>中有詳實記載。另在本人著作<馬祖兵事>一書第145頁有詳盡記載,本人也曾於數年前跟山東省平度市對臺辦聯繫尋找該飛行員的後代,望能來馬祖憑弔祭祀,但對方說查無此人。
附加Word文件檔: matsu-acc00cf41b28b8279c3e35c480e23308.doc
已有 3 位網友鼓勵
第1頁 (共2頁)
前往頁面: 1, 2